中精典课件华文化常识_节日活动.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精典课件华文化常识_节日活动

2011二轮复习历史课件 一、节日活动 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民国后改为公历1月1日,传统元旦改称为“春节”)。又称元日、元正、正旦、朔旦、朔日、三元等。礼俗有拜年、桃符、年糕、爆竹、闹嚷嚷。 一、节日活动 立春:一年节气中的第一个。统治者这天东郊迎春,以祈求丰年,奖励农耕。 一、节日活动 元宵:正月十五。汉代为祭祠、祈福之日,道教以此日为“上元”,以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共称“三元”。同时受佛教影响,东汉明帝在此日放灯,也叫灯节。至北魏时已成为固定节日。唐代元宵张灯成为最盛大的活动,其夜又称“元夜”、“元夕”。相关风俗:灯市、汤圆。 一、节日活动 社日:古代春秋两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春以祈谷,秋以谢神。汉以前仅有春社,汉以后才有春、秋两社日。自宋代起以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戌日为社日。此日妇女停针线。 一、节日活动 上巳:三月上旬的巳日。起于上古,三国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成为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日子。后世上巳日,民间有戴荠菜花、挑荠(挑摘野荠菜)、听蛙鸣等习俗。 一、节日活动 踏春:初春郊游的习俗。或于二月初二,或于三月上巳,或于清明节前后。 一、节日活动 寒食:清明前一日、二日或三日。相传源于晋文公纪念介子推被焚死之事。相关民俗:食饧粥、折柳插门、上墓、斗鸡、打球、秋千、拔河。 一、节日活动 清明:寒食节的后一天,节气之一。祭祀节日,主要是扫墓,表现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是中国四个法定放假的传统节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之一。作为节气,清明之后气温升高,正是耕种好时节,帮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的说法。有上坟、试新茶、食饧粥等习俗,拔河、斗鸡、抛球、秋千等活动。宋朝以后,民间在这天插柳条于门,出郊游园饮酒,以贺佳节。 新火试新茶 “新火试新茶”曾是古代最流行的时尚。清明时节,无论家居还是出门在外的文人雅士,都以清明钻取的新火煮新茶。清明是取新火的重要日子,旧年的火在寒食前,已经熄灭,人们在一两天的冷餐寒食后,重新以榆柳木钻取新火,这在当时是一件盛事。白居易诗记其事:“留饧和冷粥,出火煮新茶。” 饮茶历史 中国人饮茶的历史大约追溯到神农时代,《神农本草经》云:“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古代称茶为“荼”,这时的荼主要是作为一种药物。 茶作为饮品始盛于六朝,六朝是神仙说流行的时代,慕仙学道成为风气,据说饮茶能“轻身换骨”,当时的士人以饮茶为时尚。 饮茶历史 茶,成为普遍的社会饮品是在隋唐时代。唐代由于财政匮乏,开始收取茶税,可见茶在唐代已是重要商品,亦可见饮茶之风之盛。 中国第一部茶学著作《茶经》诞生在中唐,作者陆羽,原本是一位寺庙中收留的弃婴,长大后,离开了竟陵(湖北天门)山寺,前往浙江。陆羽生性嗜茶,精研茶学,一部《茶经》使他在1200多年后,仍被视为茶圣、茶神。 茶是清朝对外贸易的大宗(另有生丝、瓷器等)。 一、节日活动 浴佛节:农历四月初八。相传为释迦牟尼诞辰。寺院至此日以香汤浴佛,并煮乌米饭施与信众,民间有放生活动,店肆中儿乌米糕,居民皆买归供佛。起于六朝,后世沿之。 一、节日活动 端午:农历五月初五。又名“端五”“重五”“重午”“端阳”“天中”。农历五月以称“午月”,“端”为始之义,每月有三个五日,端五意为第个五日。其起源甚古,大致与祈求农业丰收及防止夏季疫病有关。晋以后,楚地纪念屈原的活动也与端午密切联系起来。相关风俗:悬蒲于门户、竞渡(赛龙舟)、饮酒、挂天师符、沐浴、驱五虫(蝎子、蜈蚣、蛇、蟾蜍、晰蜴)戴长命缕(以彩色丝线系于臂)。明清两代端午节又称为“女儿节”。其时小姑娘簪戴榴花,已嫁之女则回娘家省亲。 一、节日活动 伏日: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 古人认为夏天时阴气迫于阳气而藏伏,故名之。三伏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按我国阴历(农历)气候规律,前人早有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头伏(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二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每伏十天共三十天。”古人于伏日避暑、纳凉,家家作汤饼(面片汤),谓食之可避除疾患。 例如:2011年7月14日为初伏,阴历辛卯年乙未月庚午日,7月24日为中伏,阴历已未月庚辰日;8月13日为末伏(三伏),阴历为已未月庚子日。 一、节日活动 七夕:农历七月初七。也称“乞巧节”“女儿节”。东汉传说牛郎与织女于此夜在天河相会。民间有“乞愿”晒衣等活动,七夕有空针气巧之俗,从此及成为妇女的节日。 一、节日活动 中元:农历七月十五。俗称“七月半”。起于南北朝,最初受道教三元之说;后又受佛教《盂兰盆经》“目莲救母”故事的影响,遂成为超渡亡魂之节。此日民间普遍祭祖,放河灯、烧纸钱,有能力者敛钱纠会,筵请僧众,设坛追荐死者,以为善举,称为盂兰盆会。 目莲救母 目莲的母亲青提夫人,家中甚富,然而吝啬贪婪,儿子却极

文档评论(0)

jsntrgzx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