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精典课件国古代玉器(三).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精典课件国古代玉器(三)

中国古代玉器 第二章 中国古代玉器发展史 第一节 孕育期 新石器时代(公元前8000-公元前2000年) 发现玉器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有: 东北地区及辽河流域的兴隆洼文化、查海文化、新乐文化、红山文化; 黄河流域的有齐家文化、大汶口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 长江流域的有卡若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菘泽文化、薛家岗文化、含山(凌家滩)文化、良渚文化; 珠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地区的石峡文化、卑南文化等。 一、红山文化玉器 红山文化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南部、辽宁西部、河北北部及渤海沿岸。 主要遗址分布地有内蒙赤峰红山后、赤峰蜘蛛山、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敖汉旗下洼、阜新胡头沟、喀左东山嘴、建平牛河梁、凌源三官甸子等十几处。辽宁建平牛河梁的坛、庙、冢等各种文化遗存,代表了该文化的整体概貌。 红山文化的年代约为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主要文化遗存距今约5500年。 (一)玉器的种类 红山文化玉器主要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为生产工具;有斧、刀。 第二类为装饰品;有璧、双连璧、三连璧、环、镯、勾云形佩、玉龟、玉鱼、玉鸮、双龙首璜、马蹄形器(箍)、猪首形佩、丫形佩、鸟形佩、蝉形佩等。 第三类为礼仪器;有玉龙、玉猪龙等。 (二)造型与纹饰 1、器物造型与特征 红山文化玉器的造型主要分为几何形和象生动物形。马蹄形器、勾形器、璧形器等均属于几何形;龙、鸟、龟、蝉、鸮等属于象生动物形。 红山文化玉龙演变示意图 2、造型和纹饰设计 (1)猪龙造型与纹饰设计 圆雕猪龙 平面猪龙 环面猪龙 圆雕、平面和环面的兽面比较 共同特点为大眼、立耳、横嘴 (2)兽形佩和勾云形器的设计与发展序列 典型的兽形佩中部为正平视兽面,穿孔形眼睛,五组长齿,兽面两侧有横向窄条镂空,其下部为勾云形。 红山文化兽形佩是以不同视点的动物组合而成。如图所示,一个正像兽面与二个侧面的龙首。 红山文化常见勾云形器,应是兽面玉饰向简单、抽象、几何化发展的演变结果。 正像兽面玉佩的简化过程——器形由繁到简,纹饰由具体到抽象。 (三)红山文化玉器特征 1、品种齐备,数量可观。 已琢制生产工具、装饰品和礼仪器三种器物,而且数量、规模较大。 2、材质较好,工艺较精。 玉器大多为岫岩玉琢成,材质比较纯洁温润,代表了红山人琢玉选材的较高标准。玉器琢磨精细,光洁程度较高。 3、规律性的造型与纹饰 红山文化玉器都有一定的造型或纹饰的规律性。 二、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太湖地区,其南端到钱塘江,北到江苏常州一带。 主要遗址有:浙江余杭良渚、瑶山祭坛遗址和反山墓地等;江苏吴县张陵山和草鞋山遗址、武进县寺墩遗址等;上海青浦福泉山墓地、马桥遗址等;安徽吴家埠遗址、阜宁遗址等。 玉器出土以瑶山、反山、寺墩和福泉山最具有代表性。 良渚文化的年代约为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200年。 (一)玉器种类 良渚文化玉器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为生产工具;有斧、铲、凿、杵、纺轮等。 第二类为装饰品;有珠、管、璜、镯、觿、带钩、锥形器、鸟形佩、人形饰、鱼形饰、蛙形饰、龟形饰、蚕形饰、兽面纹环(蚩尤环)等。 第三类为礼仪器;有钺、璧、琮、冠饰、三叉形器等。 (二)造型与纹饰 1、器物造型与特征 良渚文化玉器的造型分为几何形和象生动物形。 几何形又分圆曲形器,有璧、璜、镯;直方形器有斧、铲、凿;圆方复合形器有琮、弧刃钺等。 象生动物形器有鸟形佩、人形、鱼形、蛙形、龟形饰等。 玉璧 良渚文化玉璧孔径较小,器形厚重,用“去方为圆”方法制作外廓,器形并不圆正,内孔大多用管具双向对钻而成,孔壁常留管钻旋转切割痕迹或对钻不齐的台阶现象,光素没有纹饰。 玉琮 良渚文化玉琮数量丰富,外表分成数节,依折角阴刻神人兽面纹,或简化的神人兽面纹。 玉琮主要有两大类: 一类作短筒状,外壁不方正,俯视似手镯状,一般外壁以棱为对称线,装饰比较简单的兽面纹,多以两个圆圈表示眼睛,其间雕刻桥形凸棱相连,并用长方形横凸表示嘴部; 另一类作长筒状,形似柱子,外方内圆,一般可分为若干节,每节都装饰兽面纹或神人兽面纹。 良渚文化玉璧和玉琮在墓葬中出土时有一些特点:一般墓葬规模较大,随葬品较丰富;墓主人多为男性;琮常与壁伴出;一些墓中有殉人现象。 玉钺 钺(戚)是由斧演变而来的。 玉璜 良渚文化玉璜呈上弦月形,左右两端的边缘在同一条水平线上,中间向内凹弧。 玉镯 良渚文化玉镯呈圆形,器体较厚实,边缘琢磨成圆弧状,形成孔壁平直、外缘弯弧的造型特征。 玉带钩 良渚文化玉带钩造型特点是:长方体,钩身为厚片玉折方形,钩头向下向内曲折,有纵向穿带孔。钩头端部呈一面坡形,厚度向端部递减,这是有意识将它削薄,目的是方便穿过衣服孔眼。 玉带钩出土时位于尸骨的腹部,它可能是上衣的挂钩。

文档评论(0)

jsntrgzx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