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汉字和汉语文字学1[杜]-副本讲解.pptVIP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汉字和汉语文字学1[杜]-副本讲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汉字和汉语文字学1[杜]-副本讲解

徐志奇 漢語文字學概要 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三)文字与语言的关系 ◆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文字在語言的基礎上產生,是記錄語言的工具。 ◆江永婦女字(婦女字或女書),是在湖南西南邊地區的江永縣等地婦女中流傳的一種獨特的漢語書寫系統。由婦女創造,婦女使用、傳女不傳男、男人不聞不問不學不用的一種漢語方言文字,故稱為女書。它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一種獨特的女性文字符號體系。 女书博物馆路线图 进村的吊桥 江永女书生态博物馆 江永女书文化村 “江永女书” 跟馆长学形体表达女书的“江”字 “女” 女书传人 听女书传人吟唱女书,就跟着穿越到年代,想像女孩出嫁前,妈妈的千叮咛万嘱咐:当一个贤妻良母 女书作品 女字基本构件 “古文字”一詞,最早見於漢代。 班固《漢書·郊祀志》:“張敞好古文字。” 古文字又稱“古文”或“古字” ◆《說文·敘》:“郡國亦往往於山川得鼎 彝,其銘即前代之古文。” ◆《漢書·藝文志》:“武帝末,魯共王壞孔子宅, 欲以廣其宮,而得古文《尚書》及《禮記》、 《論語》、《孝經》凡數十篇,皆古字也。” ◆《史記·儒林傳》:“孔氏有古文《尚書》, 而安國以今文讀之,因以起其家。” 古文字的下限问题 學術界的意見尚不一致: 多數學者以秦代統一文字時期作為下限,也就是說古文字學研究的对象一般是指秦統一文字以前的文字。 唐蘭在三十年代所寫的《古文字學導論》一書中認為小篆也算作古文字 。 我们现在基本沿袭唐蘭的观点。 三、文字學與古文字學 文字學是一個古老的學科,它的研究遠在漢代就已經開始了。清末以前,把研究中國文字的學問稱作“小學”。 ◆《漢書?藝文志》:“古者八歲入小學,故周官保氏,掌養國子,教之六書。” ◆《說文解字?敘》:“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以六書。” 所謂“六書”就是文字。本来小学指的是学校,從周代以來文字就是小學的重要學習科目,所以後人就連帶地把研究文字的學問也稱作“小學”了。 (一)文字学 “小學”這個由學校引申出來的學科名稱,一直沿用到清末。 直到章太炎等先生才革掉這個似是而非的名稱,還了它本來面目,把“小學”更名為“文字學”。 “古文字學”這一名稱出現的時間是在20世紀30年代。當時,唐蘭在北京大學講授古文字。1934年,他把授課用的講義《古文字學導論》手寫石印。後來該書由來薰閣書店公開發行(1981年由齊魯書社再版)。這部書為古文字學科學體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是古文字學發展史上一部重要的著作。 (二)古文字学 今天,古文字學已經發展成為一門成熟的學科,對古文字的分類及學科分支的劃分已相當科學。 唐蘭在《古文字學導論》中將古文字分成殷商系、西周系、六國系、秦系四個系。 裘錫圭《文字學概要》一書中的分法與唐氏的分法相同,他們都是將小篆包括在秦系文字之中。 李學勤在《古文字學初階》中將古文字學大體上分成四個分支,即甲骨學、殷周金文研究、戰國文字研究、簡牘帛書研究。 古文字學是以古漢字和各種古漢字資料作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它通過研究古文字的構造和演變規律以及釋讀古文字資料來揭示古代歷史文化的奧秘。 (三)文字學和古文字學的區別 文字學重在研究中國文字的起源、書體、六書結構、形音義關係、文獻用字現象等問題,主要是為著認識中國文字的歷史和增強古籍閱讀能力服務的。 兩門分支:古文字學与現代文字學。 古文字學,研究古代中國文字的形體規律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考釋辨認出土古文字,同時還必須探討有關古文字資料的出土、流傳、斷代、整理、著錄、解釋等更深更專的問題。 授 课 人 杜 永 青 第一節 漢字和漢語文字學 唐蘭《中國文字學》 裘錫圭 《文字學概要》 ▲記錄語言的書寫符號體系,是語言書面化的體現者,是最重要的擴大語言交際作用的輔助工具。 一、文字 (一) 性質 文字,先秦叫“名”、“書”、“文”或“字”。 (二)名稱溯源 ▲《儀禮·聘禮》:“百名以上書於策,不及百名書於方。” 按:名即文字。 ▲《荀子·解蔽》:“好書者衆矣,而倉頡獨傳者,壹也。” 按:書即文字。 ▲《左傳·宣公十二年》:“夫文,止戈爲 武。”按:文即文字。 ▲东汉高诱撰《呂氏春秋·序》:“暴之咸陽市門,懸千金其上,有能增損一字者與千金。” 按:字即文字。 ▲“文字”合用,始見於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時所刊立的琅邪臺刻石上的“器械一量,同書文字”一語中。 ▲此後它既可以用來指記錄某種語言的文字符號的整個體系,也可以用來指一個個的字。 ◆文字並非語言本身。 口頭語言 漢 字 書面語言 1、文字是视觉符号系统;其唯一的存在形式是其形体。 2、语言是听觉符号系统,语言符号的形式是语音。 中国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字。 ①56个民族 ②

文档评论(0)

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