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氧化还原反应全解
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与还原
氧化本来是指物质与氧化合,还原是 指从氧化物中去掉氧恢复到未被氧化前的状态的反应。
任何一个氧化还原反应都可看作是两 个半反应之和。例如,铜的氧化反应可 以看成是下面两个半反应的结果:
Cu(s)-2e- =Cu2+
(g)+2e- =O2-
2. 氧化还原电对
我们把一个还原型物种(电子给体)和 一个氧化型物种(电子受体)称为氧化还 原电对:
氧化型+ ze还原型
在书写半反应时,要把电对的氧化型物种写在左边,还原型物种写在右边。
3. 元素的氧化数
指某元素一个原子的荷电数,这种荷电数是假设把每个化学键中的电子指定 给电负性更大的原子而求得。
确定氧化数的一般原则是:
任何形态的单质中元素的氧化数等于零。
b. 多原子分子中,所有元素的氧化数之和等于零。
c. 单原子离子的氧化数等于它所带的 电荷数。多原子离子中所有元素的氧化数之和等于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d. 在共价化合物中,可按照元素电负性的大小,把共用电子对归属于电负性 较大的那个原子,然后再由各原子的电荷数确定它们的氧化数。
e. 氢在化合物中的氧化数一般为+1,但在金属氢化物中,氢的氧化数为-1。氧在化合物中的氧化数一般为-2,但在 过氧化物为-1, 在超氧化物中为-1/2。
f. 氟在化合物中的氧化数皆为-1 。
注意:HOF SeOF CrO OsO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4. 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以高锰酸钾和氯化钠在硫酸溶液中的反应为例,说明用氧化数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具体步骤。
根据实验确定反应物和产物的化学式:
KMnO4+ NaCl + H2SO4
→Cl2 +MnSO4+K2SO4+Na2SO4 + H2O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b.找出氧化数升高及降低的元素。锰的氧化数降低5;氯的氧化数升高1,氯 气以双原子分子的形式存在,NaCl的化 学计量数至少应为2;
氧化数降低5
KMnO4+NaCl+H2SO4→Cl2+MnSO4+K2SO4+Na2SO4 +H2O
氧化数升高2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c. 计算氧化数降低与升高的最小公倍数,上述反应式中5和2的最小公倍数为 10,可知高锰酸钾的系数为2,而氯气的系数为5,氯化钠的系数为10:
氧化数升高2×5
KMnO4+NaCl+H2SO4→Cl2+MnSO4+K2SO4+Na2SO4 +H2O
氧化数降低5×2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d. 配平反应前后氧化数没有变化的原子数。
2KMnO4+10NaCl+8H2SO4 =5Cl2+2MnSO4+K2SO4+5Na2SO4+8H2O
e. 最后核对氧原子数。该等式两边 的氧原子数相等,说明方程式已配平。
二、原电池原理及应用
1、原电池原理
实验1:把一块锌片和一块铜片平行地插入盛有 稀硫酸的烧杯中,会产生什么现象?方程式?
Zn Cu Zn Cu
H2SO4
H2SO4
实验2:把锌片和铜片在上端连接起来,又会产 生什么现象? 请解释原因。
结论:两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电流。
(1)原电池定义:把 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2)原理 负极:电子流出的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正极:电子流入的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子流: 电流:
负极(锌) → 正极(铜) 正极 → 负极 → 正极
导线 溶液
导线
*导线中有电流通过,使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原电池反应 电极反应式:
锌片(负极)Zn – 2e- = Zn2+ (氧化反应)
铜片(正极)2H+ + 2e- = H2 ↑(还原反应)
总反应式: Zn + 2H+ = Zn2+ + H2 ↑ 2、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归纳: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1)活性不同的两个电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电解质溶液(提供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3) 闭合回路(外电路、内电路)
讨论:Cu - Zn 原电池正、负两极附近离子浓度有 什么变化?
3、两极附近离子浓度的变化 正、负两极附近离子浓度的变化取决于两极上的 电极反应。
3、如何得到持续稳定的电流?
为何引入盐桥?
在硫酸铜溶液中放入一片锌,将发 生下列氧化还原反应:
Zn + Cu2+ = Zn2+ + Cu
这个反应同时有热量放出,这是化 学能转变为热能的结果。这一反应也 可在图1所示的装置中进行。
KCl(aq)
图1 铜锌原电池
1. 原电池的表示方法 原电池由两个半电池组成,在上述铜 锌原电池中,烧杯Ⅰ中的锌和锌盐溶液 组成一个半电池,烧杯Ⅱ 中的铜和铜盐 溶液组成另一个半电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民航机载电子设备与系统(第1章)全解.ppt
- 民营银行发展模式的启发与思考全解.doc
- 民营医院经营培训全解.ppt
- 气体充装安全技术全解.doc
- 民族风情画廊二道桥新全解.ppt
- 气体燃烧过程在化学平衡问题的热力学研究全解.doc
- 民航一建-飞行区地面设计标示全解.ppt
- 民间手工艺全解.ppt
- 气动薄膜调节阀检修规程全解.doc
- 气动入门到高级培训全解.ppt
- GB/T 45498.2-2025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一卡通规范 第2部分:应用规范.pdf
- GB/T 37507-2025项目、项目群和项目组合管理项目管理指南.pdf
- 《GB/T 45498.3-2025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一卡通规范 第3部分:安全规范》.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37507-2025项目、项目群和项目组合管理项目管理指南.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20236-2025非金属材料的聚光加速户外暴露试验方法.pdf
- 《GB/T 20236-2025非金属材料的聚光加速户外暴露试验方法》.pdf
- 《GB/T 9065.2-2025液压传动连接 软管接头 第2部分:24°锥形》.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33523.600-2025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表面结构:区域法 第600部分:区域形貌测量方法的计量特性.pdf
- 《GB/T 33523.600-2025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表面结构:区域法 第600部分:区域形貌测量方法的计量特性》.pdf
- GB/T 33523.600-2025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表面结构:区域法 第600部分:区域形貌测量方法的计量特性.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