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吴式参考太极拳传人
吴式太极拳传人 太极拳弘扬者杨露蝉身怀绝技,在鸦片战争(1840年)之后来到京城,才使太极拳遐迩于世,振发兴旺起来。当初杨露蝉在教王公贵族之前,曾在神机营(执火器的部队)教拳传艺,其中有三位满族人万春、凌山、全佑学习最佳。后奉杨之命拜在其次子杨钰(班侯)门下。可惜万春、凌山无后传之人。由全佑开创太极拳师徒传递之例。第一代鼻祖(1880-1902)全佑(1834-1902)满族正白旗人,生于顺天府大兴县。老姓吴福氏,号保亭。 当年他在京师神机营当差时从学于太极神拳扬无敌杨露蝉。他学拳笃实,事师最孝,有时胜于亲子。露蝉感其诚,倾囊相教,故得其臻。再拜班侯为师,得其传授。所以全佑能兼得杨氏父子之所长名噪京城。 全佑后在提督衙门当差,办事公正,为人善良,人称全三爷。同时,择徒而教。传人有:王有林(茂斋)、其子爱绅(吴鉴泉)、郭芬(松亭)、夏公甫、常远亭、齐阁臣等人。第二代奠基建业人(1902-1942) 一、爱绅,字鉴泉(1870-1942),民国后随汉俗以老姓的第一音吴为姓,世人皆称为吴鉴泉。青少年时即有极深厚的武术功底,家传太极拳更是了得,其父逝世后,与师兄王茂斋、师弟郭松亭三人同心合力,刻苦切磋,研究技艺、理法、突飞猛进,升华至善,臻其深奥,登峰造巅。 1914年,应许禹生之邀在其创办的北京体育研究社与杨少侯、杨澄甫、纪子修诸名师执教太极拳及岳氏连拳等,名声远扬。 1928年,吴鉴泉被上海精武体育会和国术馆聘为教授,第一个将太极拳带过大江。 1933年又在上海创办鉴泉太极拳社,后遍及长沙、广州、港澳及海外。 吴鉴泉拳式循规蹈矩,松静自然,独具柔化之妙。架式小巧细致,在开展中求紧凑,在紧凑中自具舒展,原被称为小架式。鉴泉先师之推手以善化为基端正严密,细腻绵绵,沾随一体,守静运化,功深德高,堪为太极宗师。传人有:长子公仪(名润泽,字子镇)、次子公藻(名润沛,字雨亭)、长女英华和长女婿马岳梁、次女吴俊华、次女婿李立荪及张达泉、赵寿村、徐致一、葛馨吾、褚民谊、王志群、吴桐和吴荣培(图南)等人。 其中葛馨吾一直在北平传艺,五十年代曾与王培生创办了 群众武术社。同时,也在各大专院校教授太极拳,其中北京医学院是重点。与该校体育研究室主任刘世明(吴鉴泉再传弟子,吴桐之徒)合作,为医学界培养了不少太极拳人才,做出贡献。 二、王茂斋(1862-1940),山东掖县(今莱州市)大武官村人。少时在北京的砖瓦灰铺学徒,有幸从学于全佑。王生性忠厚老实,为人热心助人。在师兄弟中居长,用功最甚,人一己十。他功务扎实稳固,身手非凡。自从吴鉴泉、杨澄甫南下以后,留在北平传拳,受业众多人才辈出,成为北方吴式太极拳掌门人,故有 南吴北王之称。弟子门人遍及北平(今北京)、山东、东北各地。至今在京宗于吴式拳者皆其后传之人,形成强大的体系。 在此必须提到建国前北平的一大太极拳组织,就是北平太庙太极拳研究会(据当时知情人马汉清先生讲:此会是经南京国民政府批准的,设在北平故宫博物院分院太庙之内,即现在的劳动人民文化宫)。会长是社会贤达、知名人士、大教育家王厚斋,继任会长是西北军将领徐明山(翔云)。北伐之后(1928年)国府迁都南京,北京改为北平。 1933年6月袁良来北平当市长,他经吴鉴泉的介绍,到王茂斋家拜访,请其出来到体育研究社去教拳,王不愿弃商而未允。后来,是本门派创办了太庙太极拳研究会,王茂斋应名主执教学,实际是弟子杨禹廷主要任教。此处是太极拳高手云集之处,亦是当时商界各行业人物练拳、交际、消遣之所。该会积极地活动了20来年,直至1951年撤出太庙。第三代的传播人 一、彭广义(仁轩),在1933年着《太极拳详解》一书发行。是本派系统中第一位用文学画图记载了拳式的动作,留下了历史数据者。 二、赵铁庵,是王茂斋早期的、年岁较长的弟子,兼得吴鉴泉的传教,也曾到上海帮助教过拳。精于推手,技艺居一流,传徒众多,有李经梧、孙枫秋诸人从学求教。 三、杨禹廷,因事迹突出,故详细专文介绍于最后。 四、李子固(1893-1964),为人急公好义,热心和善。除受师长喜爱之外,在师兄弟之中人缘最好,多次出资购房为师兄弟们设立传拳习武的活动场所,为发扬太极拳尽心尽力。 1956年退休后,又到中山公园杨禹廷拳场帮助师兄教拳,将有生之年再度献给太极拳事业,受到学员们特别欢迎。 五、修丕勋,主要在山东掖县教拳,很有名望,为家乡的武术事业做出了贡献。早期在京得其传的弟子温铭三和孙镜清亦在京教拳传人。 六、王子英(1902-1967)名杰,王茂斋次子。他的兄、弟皆早逝,他独得家传绝技。少年时即得武林名师传授,习武有成。他身壮力大,后随父学太极拳更是如虎添翼,他推手功夫极高却不以力胜,纯以意、气、神、形的变化,与人接手常使对方有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