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参考历史.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吴国参考历史

吴国历史吴国(太伯)的发源地是在南京镇江地区,南奔之处更在江宁当涂交界处。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都曾是吴国都城(吴文化中心)所在地。 其中,时限最长的吴文化中心是在镇江朱方城,她历经了吴国581年的历史,占整个吴国时期的87%。而无锡在吴国21代之前还是古越蛮夷之地,直到24世吴王迁都阖闾城,无锡才与吴文化沾上点边,但这个阖闾城70%的主体在常州,30%在无锡。 吴国25世吴王世系图: 太伯-仲雍-季简-叔达-周章-熊遂-柯相-疆鸠夷-余桥疑吾-柯卢-周徭-屈羽-夷吾-禽处-专-颇高-句卑-去齐-寿梦-诸樊-余忌-余昧-僚-阂闾-夫差 吴国都城(吴文化中心)变迁图: 吴国起源不在无锡梅里而是在南京江宁小丹阳梅里(藩里)一带; 代表吴文化中心的阖闾城不在在苏州,而是在常州雪堰镇。 1.小丹阳(藩里)梅里——南京江宁横山一带(衡山、横望山、隐居山)? 公元11世纪前——前1140??? 2.朱方——镇江丹徒东北一带 前1140——前559?????????计581年 3.淹君地——常州淹城 前559——前514????????? 计45年 4.阖闾城——常州无锡交界处(常州占3/4,无锡占1/4) 前514——前484??????????计30年 5.姑苏台——苏州木椟镇 前484——前473??????????计11年 讹传千年的“吴都在苏州、起源在无锡”的传说,而常州的“延陵世泽、让国家风”大多数常州人只知其名却不知其事,常州是吴国历史上最强盛时期的中心和都城也不为人所知。 纵观常州自己流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遗产,着实让人痛心。举些例子:起源于常州滩簧的锡剧,原称“常锡文戏”,现已该名为锡剧,彻底放弃了名称中的常州元素,使人误解为无锡地方戏;起源于常州的“苏常熟天下足”也被讹传为流传更广的“苏湖熟天下足”,甚至可笑的是有些外地人提到“苏常熟”他们还以为是常熟;位于武进雪堰的吴国都城阂闾城也被99%的中国人误解为吴都或者是阂闾城是在苏州,甚至一些知道真相的专家也将错就错地认为:“苏州是主城是大城,武进阂闾城的是小城是一个军寨而已”,春秋时期根本不存在的苏州居然成了吴国国都,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最经典的一个讹传案例;还有一些例子:常州申请了三次历史文化名城,次次铩羽而归;常州从70年代开始申请了三次大运河改道以保护常州城江南水乡的历史文物古迹同时拉开城市建设框架,也次次被驳回,直到现在因为有高速公路的土方需求才将常州半个世纪的运河改道梦想变为现实,但常州运河文化的精髓,江南水乡的古迹也因为老运河的就地改造而被破坏殆尽,看看兄弟城市苏州和无锡,国家无一不是拨巨款让他们将运河早常州几十年就绕道城外,从而避免了大运河文化的破坏,同时也拉开了城市的框架,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发展。 痛心之余我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尽管常州的宣传媒体在地域文化传统的宣传和构建上相对兄弟城市有不足之处,但其根本原因还是文化的基础性缺失。一个成功的地域文化来自社会基层,当我们的常州每个市民对我们所在的城市的文化传统失去了信念和缺乏了解的话,那么我们常州这个城市也就丢失了这个文明。让精英阶层来构建这种文化传统是很空洞的,是没有基础的,因此我今天给大家要讲的东西就是为我们常州构建这一基础文化传统而出份力。 今天我来讲讲常州的吴文化传统,话题很大,时间不多,所以我就分三个部分来简单的阐述一下: 第一部分:吴国的起源 第二部分:吴国都城的变迁 第三部分:“延陵世泽、让国家风” 一、吴国的起源 先吴地区的文明起源,是由远古的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良诸文化、北阴阳营文化等传承而下的江南土著居民(这里就不一一展开了),和来自中原周人(也就是周朝嫡系的吴太伯)共同发展而来的。应该说江南土著文明是基础,而吴太伯创立的吴国王族是脉络。所以我们历史上就以吴太伯南奔到江南为起点,作为吴文明的起源。 我先来介绍一下吴太伯是谁?公元前11世纪商朝晚期,纣王无道,周武王灭商而建立周朝。这个吴太伯就是周武王姬发的爷爷季历的长兄。其实吴太伯才是周朝的嫡系之王,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下面慢地展开。 话说夏朝最后一个王叫桀,夏桀无道,商汤灭之,而周族是夏的一支后裔,因此周族一直就和商朝有过节。直到商朝晚期,周族的31世族长叫“古公旦父”的,有三个儿子,从大到小是:太伯、仲雍、季历。其中季历为王,生姬昌(周文王),姬昌生姬发(周武王)。照例说在商周时期的君主传承礼法,古公应该把王位传给嫡系的太伯才是,但为什么却是季历继承了王位了呢? 当时周族在在陕西和山西一带,西北一带经常有犬戎、鬼方等少数民族的侵扰,当时的商王武丁封古公为“西伯歧周”,命古公镇压那些边疆的少数民族,同时还又经常欺压歧周。所以古公不服,立志要灭掉商朝,而且商朝曾经灭夏,作为夏的后裔,周古公当然也不会忘记这个仇恨。但周族在当时

文档评论(0)

dart00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