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二轮选修模块复习(要点提炼+史论结合+中外链接+专题作业)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docVIP

高考历史大二轮选修模块复习(要点提炼+史论结合+中外链接+专题作业)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历史大二轮选修模块复习(要点提炼史论结合中外链接专题作业)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选修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一、商鞅变法 1.背景 (1)时代特征 ①经济: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商业日益活跃。 ②政治: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封建专制统治。 ③军事:由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到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 ④文化: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出现“百家争鸣”。 (2)各国改革 ①春秋:齐国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鲁国实行“初税亩”。 ②战国:魏国李悝改革,楚国吴起变法。 2.措施 (1)政治:废除分封制,普遍推行郡县制;“燔诗书而明法令”;制定秦律。 (2)经济:废除井田制度,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3)军事: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二十等爵制。 (4)文化:“燔诗书而明法令”。 (5)风俗: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制。 3.特点 (1)全面性: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司法、文化、习俗等方面。 (2)彻底性:废除井田制,废除“世卿世禄制”,从法律上确立封建制度。 (3)长期性:先后两次改革,持续18年。 (4)严厉性:采取了严厉手段,打击旧贵族,加强思想控制,保证新法得以推行。 4.影响 (1)进步性:①对秦国而言,实现了富国强兵,为秦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②对后世而言,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及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2)局限性 ①轻视教化,轻罪重罚,加重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 ②存在旧制度、旧文化和习俗的残余。 二、孝文帝改革 1.背景 (1)必要性:北魏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安。 (2)可能性 ①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②冯太后和孝文帝的个人作用。 2.内容 (1)制度创新:俸禄制、均田制、租调制、三长制。 (2)迁都洛阳:设巧计减少阻力,体现政治家的谋略。 (3)移风易俗:易服装、讲汉语、改汉姓、与汉族通婚、改籍贯。 (4)加速政权封建化:尊儒办学,恢复汉族礼乐制度,采纳汉族封建政治制度。 3.作用 (1)促进了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2)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 (3)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 (4)为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三、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改革背景 (1)地主与农奴的矛盾尖锐,农民骚动此起彼伏。 (2)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新思潮的涌动,社会各阶层展开激烈争论。 (4)克里米亚战争使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 2.“二一九法令” (1)内容:①政治: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并享有一系列公民权利。 ②经济: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农民可交付赎金购买份地。 ③组织:农民仍然受到村社的严格管理。 (2)进步性:①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②使农奴成为自由人,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3)局限性:不彻底性;掠夺性;欺骗性。 3.改革影响 (1)实现由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过渡,成为俄国历史的转折点。 (2)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俄国的近代化。 (3)改革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四、日本明治维新 1.历史条件 (1)农民受到沉重的剥削和压迫,起义不断。 (2)工商业者不满幕府的严格限制和肆意掠夺。 (3)统治阶级内部中下级武士产生了反抗思想。 (4)“黑船事件”使日本面临严峻的民族危机。 (5)倒幕派推翻幕府体制,建立并巩固了明治政府。 2.主要内容 (1)政治上:“废藩置县”;实行“四民平等”;颁布《日本帝国宪法》,建立近代天皇制。 (2)经济上:改革币制;实行土地私有制;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 (3)文化上:倡导“文明开化”,建立近代教育体制;生活习俗倡导西化。 (4)军事上:建立近代军事体制并辅以武士道教育。 3.历史影响 (1)进步性:①加速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实现了富国强兵。 ②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③其成功经验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局限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踏上了对外扩张之路。 五、戊戌变法 1.历史背景 (1)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峻。 (2)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激化,清政府面临统治危机。 (3)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为戊戌变法奠定了经济和阶级基础。 (4)康、梁维新思想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2.百日维新 (1)政治: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精简机构,裁减冗员。 (2)经济:设立农工商总局,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3)文教:改革科举制度;鼓励私人办学;准许民间创办报馆、学会;设立译书局。 (4)军事:建立新式军队,装备新式兵器,按新法练兵。 3.失败原因 (1)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 (2)主观原因:既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又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4.历史影响 (1)戊戌变法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 (2)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