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试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张颖 ? 【内容提要】? 李清照是南、北宋之交的重要词人。她出身书香门第,天资聪颖。十八岁时嫁给大学士赵明诚,婚姻生活美满。生长环境的熏陶以及婚后与丈夫共研诗文,鉴赏金石,在收藏碑文、书籍过程中的大量阅读,使得李清照原有的浓厚的知识积累与写作功底得到提升;而丈夫病死后,她本人在杭州、越州、金华等地的流亡生涯,亡国之痛,使她的创作内容由南渡前的“伤春恨别”转为生活流离的痛苦和对国事的忧思,创作风格对应的表现为早期的“清新俊秀”与后期的“凄咽楚悲”。基于她认为词“别是一家”的主旨及她对前人词的批评与取长补短,使她的词具有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后人称之为“易安体”。抒情委婉含蓄,蕴藉深远,语言清新自然,明白如话,音律和谐,适于歌唱,融伤时伤乱的家国之痛于个人的愁思愁绪之中,于平淡中见浓烈,于细微处见精神是李清照词的主要艺术特色。李清照的词借鉴了李煜、柳永、秦观等人的艺术经验而又有自己的创造,是秦观以后“婉约词”的高峰,成为“婉约词”当之无愧的代表。词人故去了,但她留给后人的是无尽的精神财富。许多词评家、文学评论家都对她的词作,为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她的词作成就随着时光的推移越来越被后人所推崇,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 【关键词】 李清照 词 艺术特点 目录 ? 一、李清照生平及其与创作的关系 二、李清照词的艺术特点 三、李清照词的深远影响 ? 李清照是我国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词人,她的词受到了历代词评家与读者的好评,人们称之为“易安体”,并称她为“北宋词中婉约派最恰当的代表”。是什么原因使得她的词具有如此大的影响,如此高的评价?她的词之所以能成为婉约词最杰出的代表,有哪些独特之处?下面将就这些问题展开详细的探究、论述。 ? 一、李清照生平及其与创作的关系 ? 李清照(1084-约1155)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为北宋著名文人,母亲亦善文章。童少年时代的李清照受到父母的教诲,在这样文学气氛浓郁的家庭环境的熏陶下广读诗书,再加上她资质聪颖,兴趣广泛,性格活泼开朗,少女时代的她,具有了渊博的知识,超群的文才,写出了一些引起当时文坛的注意并流传至今的词来。一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让少年时期的李清照崭露头角;而另一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则以其用语之妙,构思之巧博得了古今文人的一致赞赏,明人蒋一葵在《尧山堂外记》中说,此词一出,“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还有一首《点降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学者詹安泰评论说:“儿女情态,曲曲绘出,非易安不能为此”。 在如上叙述中,良好的生活环境对李清照良好素养的形成及创作的影响,略见一斑。 十八岁时,李清照结束了无忧无虑的少女时代的生活,嫁给了出身官宦之家的赵明诚。赵明诚自幼嗜书好学,兴趣广泛,他除了是一位金石考古家之外,也是一位藏书爱好者。共同的志趣使得他们的婚姻生活非常美满。二人共研诗文,鉴赏金石,共同搜集、收藏碑文、书籍,在这个过程中,李清照有机会读到更多的书,看到许多平时不易见到的文献资料,使她获得了更浓厚的知识积累。虽然在1107年,两人因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遭难受牵连离开开封,骈居青州故居,但在青州的十多年里,夫妇二人却意外幸运地过上了一段较长时间的充满情趣的学术生活。在“归来堂”他们一起读书,互相切磋,在这种处处皆学问的环境中,李清照如饥似渴,她的知识一天天变得更加渊博。在这期间,李清照在词学方面也已有相当的研究,她在《词论》一文中,明确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著名论断,并在对历代词风、本期名家词作作出具体评析之后,申明了对词体特点的总的看法,即协律、高雅、浑成、典重、铺叙、故实。黄墨谷在《重辑李清照集》中说:“学古人文字,应知其短处的批评方法,正可看出李清照是走学习传统,发展传统的途经,观其《词论》,上自唐五代,下逮秦七黄九,均能论列其短长,取法以律已。艰苦刻意,精益求精,这是一个名家成功的道路”。 因此,在青州乡居的十年中,从青年走向成熟的李清照在词的创作方面,有关键性的发展。继乡居青州之前所作,至今广为流传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醉花阴》(“薄雾浓云愁云昼,瑞脑销金兽”)等词之后,在这一时期,最能说明李清照词作方面进步的,是一首《渔家傲·记梦》(“天接云涛连晓雾”),在这首短短的十句词中,作者共用了四个典故①,既可以看出此时李清照思想的深度,同时,更明显的则是她所积累起的深厚的学术功底。不过,除了知识的积淀之外,如果没有夫妇二人在美满和谐的生活与间或的离别,李清照或许也不会写出“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样的千古名句来。 此后几年间,国家内外交困,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北宋灭亡。李清照夫妇因远离战争之地,尚且过着他们的学术和艺术创作

文档评论(0)

yyf73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