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润物细无声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渗透
润物细无声-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渗透
(一)正确定义国学教育
“国学”的提出,是相对于“西学”而言的,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泛指经、史、子、集四部和蒙学读物“三百千”及“六艺”等的总称。清朝末年,“西学”凭借着坚船利炮传入我国,“国学”的提法也应运而生。“国学”的“国”有着特定的社会、历史的内涵和特色,它根植于中华文化土壤而破土萌发,已经深深的镌刻进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基因之中,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发展至今,形成了以儒学为核心,兼容道、佛思想的文化体系。
(二)正确理解国学教育
国学确实很有价值,但由于历史原因也存在许多错误观点。比如,《弟子规》提倡孝道,“亲有疾,药先尝”,让健康的人尝病人喝的汤药,是违背医学常识的,所以我们要有所选择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小学阶段的国学渗透,更要加以选择。我的选择是:诗词、《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千字文》以及《诗经》《论语》《中庸》《孝经》中的经典语句。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了传统文化在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地位,而以国学为主要载体的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也得到了应有的体现,不论是经典名著人物故事,亦或是建筑、绘画、谚语、民俗,可以说,小学语文中所遴选的优秀的国学内容,是小学生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从粗略的统计中可以看出,一是国学内容占据了不少的比重,以课文部分为例,1~6年级包括选读部分在内,共有课文421篇国学内容,国学占课文总量40﹪,此外,更有大量国学内容遍布在课文后面的“日积月累”部分;再有,国学的内容分布面较广,除古典诗词与经典名著等外,还涉及到了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历史人物、风俗节日、谚语成语、书画建筑等内容,这些国学内容分布于课文及课文后的知识部分,它们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璀璨以及中华文明的优秀精神风貌。
可见,选择国学中的经典何其重要,它能为学生点燃一盏智慧心灯,能雕琢孩子温文尔雅的气质,能塑造孩子知书达礼的童年,能奠基孩子德行高尚的一生!
在大力提倡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全面提升语文素养的今天,让国学走进课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知识、国学思想,应该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有效尝试。现浅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营造浓厚教育氛围 学校在校园布局精、雅上做文章,充分发挥建筑文化、塑像文化、楹联文化、篆刻文化、园林文化等民族传统文化等在校园美化方面的特殊作用。国学经典名句、书法篆刻与墙体文化紧密结合,诗词歌赋充溢眼帘,古色古香的教育设施之间散发着浓郁的国学气息,让学生在休闲娱乐、举手投足之间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利用历史人物、典故、古代诗歌等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在《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含义深刻的古诗词、文言文,还有更多介绍中国传统民俗、独特风情的文章。这些传统的内容本身来源于祖国大地,甚至来源于我们身边,让学生们用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心态和思想去体会、去欣赏,定会在学到语文技能技巧的同时为我们祖先的智慧而感叹,因古人的高洁而赞美,为生在这样一个文化资源丰富、山河壮美、人民勤劳的国家而深感自豪。因为这些精髓的内涵就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可能就是沉默寡言为家人辛苦奔波的父亲,也可能是任劳任怨为家人操劳的母亲,也许更是田间地头老农们嘴里随便吼出的一段秦腔,这都是中华民族的美好品质,都是中华文化的一支血脉。当我们为学生引导到这里,民族的历史和优良传统就渐渐走入到学生的内心。、谚语、俗语点滴渗透“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金疙瘩银疙瘩还嫌不够,天在上地在下你娃甭牛!”陕西人豪放、质朴的品行在《三枪拍案惊奇》之后,被更多的人所熟知。但这豪放质朴背后隐含的对天地的敬仰膜拜,更应该被你我所关注。好多孩子都在唱这首歌,如果老师们能稍稍指引,他们不是就能更深刻地体会到,在这豪放质朴的背后,隐含着多少对天地的敬仰膜拜,多少最简单而易被忽视的人生哲理?人教版《语文》课本的最大特色是添加了歌唱和描写和谐社会、和谐自然方面的内容。《看电视》中一家人的互相体谅关心,《珍珠鸟》中人与动物的自然相处,《索溪峪的野》中大自然的和谐美好,都在以生动的语言、细腻的描写感染和教育着学生们。而他们的故事都发生在我们身边,文中的美丽风景就在我们国家的境内!当课本中的文字变成生活中的真实,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不经意间已经成了学生向往的所在。这样不仅免去了枯燥的说教,更是胜过多堂生态道德教育课。、以情激情, 情中悟“理” 小学作文教学中,素材的选择取舍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家庭的温馨,父母的呵护是其中极好的素材,但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较多,被宠被惯,与父母的隔阂渐增,从这一角度讲,如何突破学生的这一认识障碍就成了作文训练的难点。在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在诵读《三字经》中品味含义,“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