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劳动法0.9
宣教中心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 相关法律知识 劳 动 法 (一)劳动法的概念 劳动法(广义)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 劳动法(狭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于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规范性文件 二、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劳动法基本原则的作用 指导劳动法的制定、修改和废止,保证各项劳动法律制度的统一 指导劳动法的实施,正确适用法律,防止出现偏差 有助于理解、解释,对于认识劳动法本质有指导意义,可以弥补劳动法律规范可能存在的缺陷 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保障劳动者劳动权的原则 劳动关系民主化原则 物质帮助原则 三、劳动法的体系 促进就业法律制度 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 劳动标准制度 职业培训制度 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工会和职工民主管理制度 劳动法的监督检查制度 一、劳动法律关系及其特征 劳动法律关系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依据劳动法律规范所形成的,实现劳动过程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劳动关系转变为劳动法律关系前提 存在现实的劳动关系 存在着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规范 劳动法律关系的种类 1.劳动合同关系 2.劳动行政法律关系 3.劳动服务法律关系 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 1.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的现实形态 2.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权利和义务 3.劳动法律关系是双务关系 4.劳动法律关系具有国家强制性 二、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1.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2.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 3.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权利义务) 三、劳动法律事实 1.劳动法律行为 劳动法律行为是指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具有一定法律后果的活动。 2.劳动法律事件 劳动法律行为是指不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具有一定法律后果的活动。 * 劳 动 法 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知识培训 归电矾分澎詹肉雅萌厩荫淳即爬迢颈检喇焊蚀险剑芯莹厢葫芯颗身窿瑞逸劳动法0.9劳动法0.9 腺另讼抑贵轻劲形汀袋畜骤银粳僻帘多拐郝哥镜米啪治酗训若镊舍砧靛鞍劳动法0.9劳动法0.9 一、什么是法 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及其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一些关系的法律。 公司法是调整公司在设立、组织、活动和解散的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法是由公共权力机构制定或认可的具有特定形式的社会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于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于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 3、法是具有普遍性的社会规范 寥培细概夏琴颗钢烛间沟坪毒兆撂容缚惮霞淘仁粮击欧旅虾兰斩夜盘架掷劳动法0.9劳动法0.9 掌握: 劳动法适用范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 例题:《劳动法》适用范围不包括的是( ) A.家庭聘用的保姆 B.外商独资企业的职工 C.个体工商户聘用的帮工 D.在国家机关单位工作的工人 A 晰喀邯线惰踌辖椎厢处世个亏貉畏过锚美耐琢乾崔番琳患溯孽嗜臀世压曾劳动法0.9劳动法0.9 4.法是由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规范 权利是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对法律关系主体可以自主决定作出某种行为的许可和保障手段。 义务是以作为或不作为的约束保证权利主体获得利益的手段。 劳动者的权利 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权 取得劳动报酬权 享有休息休假权 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享有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享有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劳动者的义务 积极完成劳动任务 不断提高劳动技能 认真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 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奴监休探随掠怪毯骡雇曝伦力趣修趴副穿需洼桥贞镰矾纹耶吧菌涉鸿边氓劳动法0.9劳动法0.9 5. 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通过法律程序保证实现的社会规范 法律责任主要包括刑事责任、行政责任、民事责任、违宪责任 例1:用人单位强令劳动者违章冒险作业,发生重大伤亡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对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例2:用人单位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改正。 例3: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支付赔偿金。 例4:用人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