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重点.docVIP

  1.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哲学史重点

孔子 1 正名思想 孔子把春秋时代,看做是礼坏乐崩,臣杀君,子杀父,邪说暴行不断发生的大乱局面。 (1)正名思想的提出要制止上述的“邪说暴行”的流行,就必须恢复周礼的权威,重新肯定宗法等级制度的秩序,而其要害就是要正名。“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子路》 (2)周礼及正名:①所谓周礼,就是西周统治者制定的一整套经济、政治制度和道德规范、礼节仪节等。其中心内容就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等级制、分封制和世袭制。②正名:具体内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对于君, 就应强调君就应该享受的权利,对于臣,就应强调臣应该尽的义务。孔子就想提出这个理想标准的“名”来纠正那些不符合周礼情况的“实”。这种用名以正实的观点,就是后来所谓的“名教”。目的:孔子提出“正名”思想,以求恢复周礼所制订的世袭宗法等级制度。 (3)复兴周礼不完全因袭周礼,完全因袭,已不再能充分地发挥周礼的作用了,所以,他对周礼有一定的补充和发展,即“损益”。①正名思想使周礼的指导思想更集中、更明确、也更理论化,特别提出要掌握周礼的这种思想实质“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②对周礼的发展的补充和发展表现在强调道德教化。“上好礼则民易使也”。③举贤才的思想,周礼的世袭宗法等级制度完全是“亲亲”的,孔子主张在维持的原则下,在一定程度内实行“贤贤”人微言轻补充。④为了复兴周礼的对其另一个补充和发展是提出仁作为礼的内容。“人而不仁如礼何”。仁是所谓德化的具体内容。孔子关于仁的思想的系统发挥,构成了其思想体系的核心,也是他思想最有特色的地方。 2 仁学思想 (1)“克已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首先:说明仁的基本性质和内容--约束自己的行为使其符合于礼的规范。其次:说明仁的一个特点--求仁完全是自觉的,由自己决定。不依靠他人。最后:进一步,求仁的具体条目,视听言动。孔子说仁的性质时,强调了从政治的角度理解仁,即只有恢复礼制,巩固礼所制订的政治秩序的行为才能叫做仁。作为统治者要求达到仁的标准的具体要求特点--恭、宽、信、敏、惠,要保持统治贵族的尊严与权威,又要善于使用人民。 “使民”“利民”“安民”“教民”,驾驭人民达到礼的标准正是从这个角度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2)孝悌的思想。①孝“为政”--仁的基本要求。孔子将恢复和巩固周礼的统治秩序叫做仁。周礼是建筑在宗法制度“亲亲”基础上,所以他非常重视孝、悌,强调培养人们具有孝悌的品德是最基本的。“弟子人则孝出则弟。”《学而》。孝与忠是统一的,孝于宗族长辈,就是忠于国家朝廷。 (3)为仁由已而不由人――具有仁的德性的行为是自觉的、主动的。①实现仁靠本人的决定和努力,是每个人完全可以做到的,“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②仁的自觉性的具体体现,“人而不仁如礼何?”《八佾》。孔子宣扬为仁的自觉性,也就是把“礼”这种外在的约制,通过“仁”德性修养,完全变成一种内在的自觉性道德规定。否则,不仅受刑罚的制裁,而且受到社会道德舆论和内心的谴责。仁是一种主观化的道德修养,是主观的道德标准。 (4)一个人如何自觉地实现仁。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忠(积极方面),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恕(消极方面) 仁之方,仁的本身--“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恕”实现对他人的爱-“爱人” (5)爱人--有差等。孔子在这里的爱人,并不是指抽象的人,而是指在奴隶社会中处于各种阶级关系中的人,例如:君臣、父子、朋友等等。孔子在这里是要肯定世卿世禄的宗法关系,而且通过忠恕之道来教育人,启发人自觉地遵守这些关系。“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孔子的“忠恕之道”或爱人都是有鲜明的阶级内容的。 (6)仁的行为必须在视听言动各方面全面的符合周礼,这是讲仁的品德的全面性。仁是一个人的生活的最高生活准则,是一个人的世界观的全面修养的成果。时刻追求这种成果“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有时应该用生命来实现保卫仁“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从这个意义上讲仁,孔子也叫做道—“朝闻道夕死可矣。” 3 认识论思想 (1)孔子是中国最早的比较系统的先验论的鼓吹者。表现:①承认有不同于一般人的圣人的生知--“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季氏》`。子贡:“固天纵之将对又多能也”《子罕》--并没有否认自己是圣人。②关于仁的学说:孔子关于仁的行为的自觉性、主动性的特点,又是以仁的先验性为基础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假定“已”的心都是善良的,先验地认识到什么是善良的,这时“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才具有道德价值,成为达到仁的途径。“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既是说仁的行为具有自学性和主动性,也是说仁的德性和认识具有先验性

文档评论(0)

6434837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