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2012届语文模拟试题.doc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2012届语文模拟试题

高三语文月考试卷 (测试时间150分钟,共150分) 第一卷 (选择题,共3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是多音字,其中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 拗断/执拗裨益/裨将混沌/混淆骠骑/黄骠马 复辟/辟邪 解数/解元 重创/创伤 囤积/粮食囤 间/间距 东莞/莞尔 稽查/稽首 拖沓/一沓儿 靡丽/靡然 夹道/夹袄 数说/数落 倔强/倔脾气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因为加缪也把人看成是古希腊神话中______服苦役的西西弗斯,他命中注定要永远推一块巨石上山。②这种风格既是美的,同时又能表现生活的真实,演员能用一两个极______而又极典型的姿势,把时间、地点和特定情景表现出来。③随着未来的科学进步,我相信,宗教______教条____迷信,必将让位于科学;可是人的对于超越人世的渴望,必将由未来的哲学来满足。A.终身 精练 以及/或 B.终生 精练 及其/或C.终生 洗练 及其/和D.终身 洗练 以及/和 [来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审美意蕴 7.下面对鸿雁习性特征所体现的相应的审美意蕴概括不够恰当的一项是 A.鸿雁身大体重,起飞以及飞行时,翅膀拍动,沉雄有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B.鸿雁迁徙时行序整齐,符合中国人喜欢整齐划一的审美情趣,能激发人们团结奋进的热忱。 C.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迁徙中很少停歇,使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对光明与温暖的追求。 D.鸿雁飞翔时,常汇集数十只、上百只,其阵容相当壮观,容易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 zyy100K] 8.文章最后一段中“这三种审美移情层次”指的是 A.①托物言志 ②借景抒情 ③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相结合 B.①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相结合 ②“景中情”和“情中景” ③情不虚情,景非滞景 C.①景中情 ②情中景 ③情景互生 D.①“景中情”和“情中景” ②情不虚情,景非滞景 ③情景互生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秋虫的审美基调一般表现为凄清低婉,鸿雁的审美基调则主要表现为辽阔高远。 B.中国古代对联常以“飞鸿”对“奔马”、“冥鸿”对“隐豹”、“摩天鸿”对“闹海蛟”,主要体现了古人的“亦刚亦柔”、“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 C.鸿雁列队飞翔时,“人”字形与“一”字形之间不断更替,动荡中呈现出鲜明的回旋往复之美。 D.情景互生,物我难辨,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是中国古代诗词创作的最高美学境界,古人的咏雁诗不乏其例。[来源Z_yy_100k.Com]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来源:#元#源][来源:]第卷(非选择题,共120分)(2分)[来源:][来源Z#yy#100.Comm][来源zyy100K]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注】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苏门四学士”之一,一生多次被贬。 (1)“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句中的“碧桃”和“凡花”指什么人?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4分) 答: (2)“乱山深处水萦迥,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寄寓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答: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 (李白《将进酒》) (2) ,一夫当关, 。(李白《蜀道难》) (3) 谨庠序之教, , 。(《齐桓晋文之事》)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题。 17.第五段在全文的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文档评论(0)

6434837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