蝈蝈与蛐蛐ppt讲解.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蝈蝈与蛐蛐ppt讲解

* * * 蝈蝈与蛐蛐 济 慈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1795年10月29日生,1821年2月病逝,只活了25岁。他的一生是短暂的,但却留下了不少壮丽的诗篇,为英国和世界文学宣言增添了光辉。 济慈诗才横溢,与雪莱、拜伦齐名。死时年仅25岁,可是他遗下的诗篇一直誉满人间,被认为完美体现了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的特色,并被推崇为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杰出代表。 1816年5月,发表了第一首诗作《呵,孤独》。1817年,他在雪莱的帮助下,出版了第一本诗集《诗歌》。他最著名的有《夜莺颂》、《秋颂》、《忧郁颂》等作品,这些诗表现了济慈所独有的对大自然的感爱、想象以及生动表现这一切的卓越才华。 有感情的朗读: 注意把握诗的语调、重音和停顿。 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当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 隐藏在阴凉的林中,就有一种声音 在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上飘荡, 那就是蝈蝈的乐音啊!它争先 沉醉于盛夏的豪华,它从未感到 自己的喜悦消逝,一旦唱得疲劳了 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 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 在寂寞的冬天夜晚, 当严霜凝成 一片宁静,从炉边就弹起了 蛐蛐的歌儿,在逐渐升高的暖气, 昏昏欲睡中,人们感到那声音 仿佛就是蝈蝈在草茸茸的山上鸣叫 思考: 全诗描写了哪两种昆虫的鸣唱,勾勒了哪两幅小景?这首诗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蝈蝈与蛐蛐》哪些句子点明了主旨? “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 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点明主旨) 生机勃勃的盛夏(动景) 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再次点明主旨) 宁寂严冬和温馨家庭(静景) 构思巧妙 前后呼应 联想 夏冬两幅画面叠印在一起 问题探究 为什么作者在诗中只描写夏和冬两季的场景? 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炎热让大自然失去春的生机;而冬季是最寒冷、最沉寂的季节,如果连这两个季节大自然也充满生机,可想春和秋时大自然是何等的生机盎然。 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你是怎样理解的?《蝈蝈与蛐蛐》要表达怎样的主题思想? 问题探究 美好的诗歌是动人心弦的,因为它是生命的歌吟。诗人把蝈蝈和蛐蛐当作大自然的歌手,把他们的鸣唱当作大自然的诗歌, 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的赞美之情。 作者介绍: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1895~1925年),俄罗斯诗人。出身于农民家庭,教会师范学校毕业后,在莫斯科当店员和印刷厂校对员。1916年在白俄军队服役,1917年二月革命后离开军队,加入左翼社会革命党人的战斗队。早期诗描写农村自然风光,赞美宗法制农民生活,曾参加意象派文学团体,作品中流露悲观情绪。十月命后的部分诗作,试图反映新的革命生活,但仍留恋革命前农村的田园生活,钟情于乌托邦式的“农民的天堂”。他的抒情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农村大自然景色。他憧憬崇高的精神境界,但又因思想的极度矛盾,陷于痛苦而不能自拔之中,最后在精神忧郁中自杀。 齐读、感受诗中作者抓住了夜怎样的特点? *

文档评论(0)

447770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