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讲解.pptVIP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讲解

(三)移情于景(融情入景) 由于主观感情的强行介入,使景物明显见出情感冲击的印痕,或不同程度地改变了事物本来的形态、特性,或语句中夹带有点染情感倾向的字句。 李煜《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使景物具有了人的情感 走好鉴赏诗词的关键一步 读懂诗歌 如何读懂诗歌 标题 通向诗歌主旨的第一条快速通道 出现即是关键 注释 作者 知人论世 尾句 一篇之妙,在乎落句,卒章显志 意象 意象是作者情感的载体 正文 读懂诗歌的关键 题干 命题要素很关键。 一、看题目 ——题目定诗由 看题目 1、概括诗歌重要内容。 2、揭示诗歌线索。 3、奠定诗歌感情基调。 4、交代写作时间、地点、对象等。 5、交代写作缘由与写作目的。 说说下列标题写出了什么? 《秋旱方甚,七月二十八夜忽雨,喜而有作》 《金陵酒肆留别》 《闺怨》 《望洞庭 》 《近试上张水部》 是唐代诗人朱庆馀在应进士科举前所作的呈现给张籍的行卷诗。 写作缘由,情感 题材,地点 写作内容、情感 呈送对象 写作对象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孟子 二、知作者 ——作者定诗风 诗歌的语言风格例举 李白 陶渊明 杜甫 白居易 王维 王昌龄 高适 李商隐 陆游 李清照 知作者 沉郁顿挫 朴素自然 通俗易懂 豪迈飘逸 雄健高昂 悲壮苍凉 朦胧隐晦 诗画一体 缠绵婉约 豪放爱国 三、读正文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香菱学诗学得痴迷,要拜黛玉为师,黛玉对她说:“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的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 这起承转合是古人作诗遵循的章法结构,顺着它就可以了解作者的思路,领悟诗的真意。 “起”即起句, “承”是承接, “转”是转句, “合”是结句, (一)起承转合 温故知新 翻译诗歌。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飘然:高远,超脱的样子。 ?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春日忆李白 译文 李白的诗作无人能敌,他那高超的才思也远远地超出一般人。 李白的诗作既有庾信诗作的清新之气,也有鲍照作品那种俊逸之风。 如今,我在渭北独对着春日的树木,而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思念。)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同桌饮酒,再次仔细探讨我们的诗作呢?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起 承 转 合 温故知新 翻译诗歌 春 思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译文:春天青草丛生,绿柳抽芽, 桃花挂在枝头丛丛点缀,李子花的香味飘得远远都是。 (但是在这样生机盎然的春天),春风依然不能为我吹散烦恼忧愁, 我的愁思怨恨偏偏在这春天一直滋长。 练中悟2 起 “起”,即起句。是紧承诗题,引出所叙、所描之事、物,为后边的抒情或议论作准备。 “起”的作用一般有三点: (1)点题明旨,统领全诗,奠定基调; (2)托物起兴,烘托铺垫,渲染映衬; (3)状物叙事,描景铺陈,提供背景。 东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貌。 翻译诗歌: 一场雨后,东坡洁净如洗,月亮的光辉也变得清澈。 城里的人早已离开,此处只有山野中人闲游散步。 千万别去嫌弃这些坎坷的坡路不如城里平坦, 我就是喜欢这样拄着拐杖铿然的声音。 练中悟3 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 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 自爱铿然曳杖声。 练中悟3 ——起,破题,写景。 ——承,接上句,写景。 ——转,由写景转入议论。 ——合,收束全篇,显志。 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 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 自爱铿然曳杖声。 练中悟3 第一句在全诗中的作用,请简要赏析。 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渲染出一种清幽明净的气氛,烘托作者明澈的精神境界。

文档评论(0)

447770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