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作文导写 领略文化魅力,传承传统文化
(江苏省盐城中学 刘 红)
【命题一】
韩国的港口城市釜山,拥有一个美丽的海边沙滩。对游客而言,印象深刻的是,习习晚风下,从夜空高处有连绵的诗句被缓缓地投射到沙滩上。这些韩文的诗句,合着潮水的节拍,从沙滩上走过。诗句如同波浪,一波一波地以光的形态在沙滩上绵绵走来,而又消失在水中,前赴后继,无有穷尽。人走在光的诗中,诗在光所编织的空间中缥缈而来,悄然而去。所谓公共艺术,也许就是这样,悄悄地在你身边,不是那么喧哗,而又沁人心脾。人走在诗中,诗在空间中悄然而来,悄然而去。
请全面理解材料内涵,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不可脱离材料的含意。要求:立意自定,内容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思路点拨
这则材料描写釜山港一个独特的景致:沙滩上有灯光投射的诗句。诗投射在沙滩上,自然景致与文化融合,增加了沙滩的风景内涵,公共艺术设计者的匠心让人感动。诗,也让本地民众和游人充分感受文化魅力,他们与诗相“触”,那怕只是一瞬间走在“诗”中,也会有特别的感悟和美好的联想,得到美的熏陶。诗,还让人联想到“诗意地栖居”,现代人不要过多地被世俗物质所累,应该更多打开心灵的空间。
结合材料,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思考。
①从“人如何诗意地栖居”的角度来立意。诗,属于精神领域和心灵世界,是高雅文化。人,拥有理想的生活,除了有物质的保障,还要有文化的引领,心灵的充实。“诗意地栖居”包含以下内容:喜爱阅读和欣赏高雅文化,有精神的滋养;走近大自然,爱护环境,有环保理念;与人和谐相处,传递爱和温暖,心灵像星空一样纯洁。议论这个主题,我们可以联系现实来阐述,现实中人们“物欲”过多,离“诗意地栖居”有很大距离,可呼吁人们充实精神世界,拥有“诗意”情怀。
②从“公共艺术设置匠心”这个角度立意,谈如何进行“文化普及”和“文化引领”,如何“传承文化”。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民族的根基。文化实力和文化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民族要强盛,必须弘扬和发展本民族文化。“公共艺术”关乎普及文化,要注重美和实用,也要注意独特,注意方法的多样性。可联系现实中“韩国端午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等事例,强调保护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相关素材
①2011年,上海地铁公司和英国伦敦地下铁公司为了互相介绍本国文化,都在地铁里贴出诗歌。伦敦地铁里贴有中国古诗人李白的《静夜思》诗;上海地铁里贴有英国诗人的诗——《蝴蝶》:“那春天最早的蝴蝶/橘黄而紫红/轻快的飞过我的路/ 一朵美丽流动的小花/ 改变我日子的颜色”。诗短小隽永,却饶有回味。
②2012年夏天,纽约地铁车厢推出了两个诗人的诗歌展示,展示女诗人多罗提亚·坛宁和阿拉色里斯·贺伊尔麦的作品。主办者说:“很多人感受离别不是那么甜美,所以,我们用非常艺术的方式把诗歌带来,希望你的感受能被带动起来。”
③诗人北岛说:“只有诗歌,才能让我们的舌头得救。”他还说:“诗歌在词与世界之间。诗歌是用语言的钥匙,打开处于遮蔽状态的世界……如今,我们正在退入人类文明的最后防线——这是一个毫无精神向度的时代,一个丧失文化价值与理想的时代,一个充斥语言垃圾的时代。一方面,我们生活在不同的行话中:学者的行话、商人的行话、政客的行话,等等;另一方面,最为通行的是娱乐语言、网络语言和新媒体语言,在所谓全球化的网络时代,这种雅和俗的结合构成最大公约数,简化人类语言的表现力。诗歌何为?这古老的命题,在当今有着特殊的意义。”
④音乐人高晓松说:“妈妈从小告诉我的许多话里,迄今最真切的一句就是:这世界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其实诗就是你心灵的最远处。”
【命题二】
著名学者钱穆曾任台湾中国文化学和史学研究所教授。他遵照“古闻来学,未闻往教”的古训,在家开馆收徒,为中国文化学院史学研究所博士班学生授课。1986年6月9日,适逢他92岁生日。已目盲力衰的钱穆决定在自家“素书楼”为博士班的弟子们上“最后一课”。消息一经付出,整个台北为之轰动,连台湾政要宋楚瑜也慕名前来聆听。
钱穆的最后一课从下午开始。讲课快要结束时,钱穆忽然慷慨激昂地大呼:“你是中国人,不要忘记中国,不要一笔抹杀、全盘否定自己的文化。做人要从历史里探求本源,要在时代的变迁中肩负起维护中国历史文化的责任。”讲完这句话,钱穆挥挥手走下了讲坛。
请全面理解材料内涵,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不可脱离材料的含意。要求:立意自定,内容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思路点拨
钱穆毕生研究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从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思考几个问题:如何担当维护中国历史文化的责任?如何发扬光大中国历史文化?如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