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民为贵》上课精讲.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选修部分 课程计划: 1.《孟子》老师主讲《民为贵》1、2、3则,同学们自学余下章节,做学习笔记。 2.《荀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均由老师主讲第一篇,其余篇章由同学们组成小组,讨论学习。 3.学习五个方面: 1)作者 2)翻译文句 3)蕴含的哲理 4)作品风格 5)现实意义 小组学习 我们班共53人,每组5人,共10组。 第一大组:1-5组主讲《先秦诸子散文选读》 第二大组:6-10组主讲《中外小说》 1.以自由组合为主,课代表帮助协调 每个组里需要有一位同学懂得幻灯片制作 2.每组起一个好听又响亮的名字 3.每位同学负责一个内容的发言 魏征曾形象地用:“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句话道出君与民的关系。 三、《民为贵》 孟子 了解作者 亚圣、以辩才出名 中国历代民本思想名句 先秦时期 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礼记·大学》 爱民者强,不爱民者弱。—《荀子·议兵》 汉唐时期 爱民如身。—汉·荀悦 民存则社稷存,民亡则社稷亡。—唐·魏征 宋元明清时期 民者,天下之本。—宋·苏轼 人聚则强,人散则弱。—清·魏源 1.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孟子说:“庶民最重要,国家居第二位,国君不重要。因此赢得了庶民就做天子,赢得了天子就做诸侯,赢得了诸侯就做大夫。诸侯国的国君如果危害国家,就重新立一个贤君。用来祭祀社稷的牲畜(如全羊等)已经是合格的祭品了,稻粱已经很洁净了,并且按时祭祀,可是国家还是遭受旱灾或者水灾,那么就重立新的国家。” 评析 国君和社稷都可以改立更换,只有老百姓是不可更换的。所以,百姓最为重要。 《尚书》也说:“民惟邦本,本固君宁。”老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稳固了,国家也就安宁。 改用现代的口号,那就是——   人民万岁! 译文 齐宣王问:“商汤流放夏桀,周武王讨伐商纣,有这些事件吗?”   孟子答:“在记载中有这些事。”   宣王问:“臣杀害君主,可以吗?”   孟子答:“伤害仁的人叫贼,残害义的人叫残,败坏仁和义的人叫独夫。我听说周武王诛灭了独夫纣,没有听说他们以臣杀君。” 2、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臣弒其君,可乎?” 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弒君也。” “汤放桀,武王伐纣”是什么行为? “诛一夫”的行为,是推翻暴政的行为。 正因为夏桀、商纣残虐百姓,凶狠无道,最终落得个众叛亲离。由于他们残害仁义,所以商汤、周武王诛灭了他们。 这跟“民为贵”的思想是相通的,因为践履仁义是赢得民心的根本。 孟子说:“夏桀、殷纣丧失天下,是由于失去了百姓;他们失去了百姓,是由于失去了民心。得到天下有办法:得到天下的百姓,就得到天下了;得到天下的百姓有办法:得到百姓的心,就得到百姓了;得到百姓的心有办法:百姓想要的东西就设法为他们积聚,百姓厌恶的东西就不要加在他们身上,如此而已。百姓归附有仁德的国君,就像水流向低处、兽跑向旷野一样(是很自然的)。所以给深水赶鱼来的是獭;给丛木赶雀来的是鹯;给商汤、周武王赶百姓来的,是暴虐无道的夏桀和殷纣。 3、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 以陷于死亡。《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 现在天下如果有一位国君喜欢施行仁政的话,那么百姓就会在暴君的‘驱赶’下归附他。即便不想成就王业,也是做不到的。现今香成就王业的人,就像人病了七年之久,突然间去找干了三年的艾草一样。如果不事先积攒下一些治病的艾草,那么一辈子都不会得到。国君如果平时不致力于施行仁政,那么终身都有丧失天下人民的隐忧,以至陷于被诛杀或者逃亡的境地。《诗经》说:‘这样怎么可能有好结果呢?只会相继都掉进水中被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孟子认为怎样才可“得天下”?怎么会“失天下”?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仁得天下,不仁则失。 (1)?失去

文档评论(0)

奇缘之旅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