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平衡与生态环境改善.docVIP

(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平衡与生态环境改善.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平衡与生态环境改善

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平衡与生态环境改善 张玉芳 邢大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摘 要 以石羊河、黑河、塔里木河为例说明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利用上下游之间不平衡,产生了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必须建立流域水平衡,协调内陆河流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流域水平衡 内陆河流域 面临全球的气候异常,温室效应以及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联合国与国际组织再三提醒水资源恶化问题,并宣称21世纪人类面临最大的问题是水资源。中国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土资源不平衡,水资源分布与社会经济不协调,加之降雨集中、地形复杂加大了水资源利用的难度,加剧了水资源供需之间的矛盾。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使水资源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重大的战略性问题⑴。本文就内陆河流域有关的水资源利用的问题,生态环境恶化现象,从流域水资源平衡的战略,进行论述。 1. 流域开发与流域水资源平衡的原则 流域不仅是地理单元,也是社会经济、资源和生态系统,古代的四大文明的产生和发展与河流有密切的关系。流域具有多种资源,有生物资源、也有非生物资源,有可更新资源、也有不可更新资源。水资源属于可更新资源,水不仅是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也是人类社会生活和生产活动不可替代的资源。城乡建设,工农业发展,矿产资源开发,都离不了水。流域开发是一个大系统的规划问题,应是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综合体。由于水资源的特殊地位,流域开发与流域水资源的平衡是密切相连的。流域开发和流域水资源平衡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⑴社会可持续发展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原则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发展的需求”。可持续发展是一个资源分配问题,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的人享有同等资源分配的权利;可持续发展也是一个自然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的问题,对于不可更新的资源要以最少的消耗、最优的利用模式,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或者使用可更新资源代替不可更新资源。对于可更新资源是通过合理的调控、保护,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就是充分利用一切现代科学技术,在水资源总量的基础上,通过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水资源,最大限度的保持良好的环境状态下的社会经济发展规模。必须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水资源利用量不能超过其再生能力。必须保持水的功能、不能丧失水的使用价值。 ⑵统筹兼顾协调一致的原则 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必须考虑上下游之间的关系,统一考虑。现代流域开发注重梯级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工程与河段、全流域之间的关系,忽视了流域整体合理性,缺乏统筹兼顾、协调一致。 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一致的原则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多为生活和生产服务,但忽视了水环境的保护、生态多样性,以致产生了水污染、地面下沉等环境灾害和水生生物的减少甚至绝灭的现象。必须重视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协调一致性,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 2. 内陆河流域的水资源平衡 2.1 内陆河流域的河流特征 我国的干旱内陆河流域与世界其它地区有一个最大的区别是中国的内陆干旱盆地四周为高山所环抱,由于地形的垂直变化显著,导致气候的垂直分带性突出,山区降雨量多,为干旱的降雨稀少的平原提供了充分的水源,形成了绿洲。据统计我国西北地区有径流量大于1亿m3的内陆河428条(表1)⑵。由于干旱缺水内陆河流域是一个脆弱的生态系统,生态类型的变化完全取决于水。内陆河具有典型的、独特的特征,多数河流有头无尾、河流泥沙以推移质为主、河道变迁大,生态环境分带性突出鲜明等特点。 表1 干旱内陆盆地内陆河统计⑵ 地 区 径流>10亿m3 径流5~10亿m3 径流>10亿m3 合 计 条数 径流量 条数 径流量 条数 径流量 条数 径流量 准喀尔盆地 5 159.40 9 182.53 39 242.96 176 282.31 塔里木盆地 8 246.85 15 295.76 47 350.41 139 386.38 柴达木盆地 1 10.68 2 18.05 10 34.96 51 47.20 河西走廊 1 15.42 3 31.06 14 56.22 62 71.32 小 计 15 432.35 29 527.94 110 684.55 428 787.21 注:据《中国的沙漠》整理 2.1.1 多数河流有头无尾 内陆河流发源于山区,由于山前盆地干旱少雨、蒸发强烈,地表多为粗颗粒的砂卵砾石所覆盖,透水性强,在蒸发和渗漏的双重作用下,河流径流量减少。山前地带一般无支流汇入,所以内陆河出山以后径流不断减少,以致大部分内陆河流出山不远就消失在山前平原的荒漠中。内陆河流有头无尾,内陆河流域出现大面积的无径流区。 2.1.2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