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想象性论证与物理主义.docVIP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可想象性论证与物理主义

心灵哲学中的解释空缺论证 蒉益民(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关键词:物理主义,解释空缺,可想象性,必然性,可能性 提要:解释空缺论证是当前批判心灵哲学中物理主义的最有影响的论证之一。本文介绍了这一论证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它对物理主义的批判的实质和特点。通过对这一论证的几种主要反对意见和它的主要论证前提的讨论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一论证对物理主义的挑战中所具有的丰富的哲学蕴涵,特别是这一心灵哲学中的争论向我们提出的形而上学和语言哲学中的难题。 The Explanatory Gap Argument in the Philosophy of Mind Kui Yimin Key Words:physicalism, explanatory gap, conceivability, necessity, possibility Abstract:The explanatory gap argument i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objections to physicalism in the current philosophy of mind.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is argument and the esse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ts criticism of physicalism. Through the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of several major objections to this argument and its own major premises, we can see the rich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s in its challenge to physicalism, especially the hard philosophical problems in metaphysics and the philosophy of language highlighted by this debate in the philosophy of mind. 心灵哲学中的解释空缺论证 当前心灵哲学的核心课题之一是关于意识是否能被还原为相应的物理状态的问题。我们发现在现实世界中,意识中的主观特性或者说是感受性(qualia)总是伴随着相应的大脑中的物理特性而产生和存在。比如说,在现实世界中,疼痛这一感受性总是伴随着大脑中的C-纤维肿胀这一物理特性而产生和存在。我们通常的直觉是,意识的感受性和其相应的大脑中的物理特性之间是一种因果关系,后者是因,前者是果。但是这种关系并不是必然的,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想象在一个可能世界中某人的大脑中的C-纤维肿胀而他却一点都不感觉疼痛。 因为哲学理论上和价值取向上的考量,心灵哲学中的物理主义认为上述的感受性和其相应的物理特性之间不光是一种因果关系,而是一种更强的必然性的关系。举例来说,物理主义认为大脑中的C-纤维肿胀不单是在我们的现实世界中会在因果上导致疼痛的感受性,而是在每一个可能世界中都会导致疼痛的感受性,所以说两者之间有一种必然性的关系。更激进的物理主义理论(如同一论)则进一步认为疼痛这一意识的感受性就是肿胀的大脑C-纤维这一物理特性。即二者在本体论上是同一个东西,我们看到的只是这同一个东西的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而已,就象水和H2O是同一种东西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 因为心灵的物理主义和我们通常的直觉强烈地冲突,所以导致了哲学上的激烈的辩论。在对物理主义的批判过程中产生了下面四个非常有影响的论证:列文(Joseph Levine)的解释空缺(explanatory gap)论证,【1】查默斯(David Chalmers)的“无意识躯体或者说是僵尸(zombie)”论证(这是传统的可想象性论证的改进版),【2】杰克逊(Frank Jackson)的知识论证(knowledge argument),【3】以及克里普克(Saul Kripke)的模态论证(modal argument)。【4】 这些反物理主义的论证既有区别又有内在的联系,每一个论证都引起了广泛热烈的讨论。本文将集中分析探讨列文的解释空缺论证。具体的安排是这样的:第一节中我将介绍这一论证产生的历史背景、这一论证的实质和特点、以及它对物理主义的挑战。第二节中我将介绍对这一论证的几种主要批评意见。最后在第三节中我将提出自己对这一论证的几点质疑和评论。 一 我们可以将上述的物理主义观点表述成下面这样一个命题。 命题M:如果P是指大脑中的物理特性,而Q是指意识中相应的感

文档评论(0)

book198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