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梅花香自苦寒来
核医学教授匡安仁同志的奋斗史
匡安仁 是我国的核医学专家、学者。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泸州出了象邹凯、蒲重林、陈仕林、邓世华、邓初夏、等一批杰出人才,匡安仁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们是我们泸州的光荣,城市的风采!在他们通向成功的道路上,殊不知有多少艰辛与困苦?有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发生?假如我们能够把他们奋斗的历程、动人的事迹,给大家呈现一二,我相信、会使那些求学上进的青少年们受到不小的启示。
阁楼灯光
念想还往故乡走,点点星物常回首……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不少家庭都有低矮破旧的小阁楼。在那个子女多的年代,往往几平米的小阁楼就能解决很多具体问题,它即是孩子们学习的地方,又是孩子们居住的小屋。有些小阁楼的条件极差,作为生活所需,把本来只有一间的空间稍隔一下就变成了两间。孩子们在里面可以安静地学习、睡觉。不过、进出都只能是躬着身子走。那年月、如果说那家有两间象样的房子,大家都会很羡慕。在我的记忆里、当时、白招牌最好的小阁楼、要数座落在那高石坎上匡安仁的家,位置又高、房子也大、还不旧、很醒目、人们走在街上一眼就能看出它的与众不同。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七三年夏天的夜晚,阁楼的灯光常常亮到深夜,很远都能看见。
阁楼上、我们的好邻居匡哥在学习。为了考‘工农兵’学院,他下班回家常在楼上看书复习。很少出来与大家一起乘凉闲聊。老白招牌人都有个习惯,每到盛夏的晚上,家家户户都在街边圈地乘凉,乘凉时、三五人聚集在一起谈论些五花八门的事。太热时、困了、就睡在街边的凉椅上,常常睡到天亮才回家。而匡哥在复习期间很少出来,晚上无论有多热,那阁楼里的灯光很晚都还亮着,那里清静、宽敞明亮、是读书的好地方。为了圆自己的大学梦,匡哥白天忙于上班,晚上忙于学习,他即要把自己六年前所学的初中知识复习好,又要自学高中的全部课程。因此、他下班回到家中除吃饭外,其首要任务就是抓紧时间学习。他要把自己当知青时、所耽误的时间补回来,他要满怀信心地通过测试后、而从容地走进当时的工农兵学院,于是、他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每一个晚上都是匡哥宝贵的学习时间,节假日更是十分珍贵。那时、我记得、有时大家都乘凉回家了,匡哥一个人在灯下静静地学习。那时、白招牌是泸州市的大街,是进出广场的要道,白天、时有长长的游行队伍经过,很多年轻人都静不下来,大家都在忙于搞“中心工作”,整个中国都还处在文革期间。象匡安仁这样能静下来读书的青年并不多见,拿老年人的话说“那年代、很多年轻人都浮得很”,整天就在外面出风头,当时有句最时髦的说法叫‘闹革命’。于是、写‘大字报’,上街‘游行’、跳‘忠字舞’等等这些东西,就成了当时不少年轻人“与时俱进”的主要活动内容。而匡哥却是不同类型的,他富有远见地认为,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只有知识、才是使自己走向强大的法宝。他常告诉我们、“知识是永远不会过时的”,同时、他也用行动践行了那些道理。他刚参加工作的那两年,在上班之余、除了偶尔打打篮球,羽毛球外,更多的时间就是用在学习上。无论白天上班有多么的劳累,无论天气有多么的炎热,他总是抓紧时间学习,从那阁楼窗户透射出的灯光里,我们仿佛看到匡安仁完成的一道道难题,攻克的一个个难关。仿佛看到匡安仁刻苦学习的身影----阁楼的灯光深夜长明。
有些事很难忘记。还记得有一次、我和他兄弟(是好同学)在外面玩得很晚才回家,后来、不知他从哪里打听到我们和一些当时操社会的人混在一起,他认为我们在虚度光阴,结果、他把兄弟痛斥了一顿,我是后来从他兄弟那里才略知一二的。听说他哥当时很激动、把小弟叫到面前教育了好长时间。可见、匡哥是多么地珍惜学习时间。难怪小阁楼上的灯光长明,难怪有了那么多的书籍堆放在小阁楼里。(有时、我家来客人了,我就借住在匡哥的阁楼上)在我的印象里,从床上到座椅上都堆满了匡哥爱看的书,有些书上还作了不少的笔记。多年后、看到他取得的可喜成绩,我才悟到了“书山有路勤为径”这个道理。当时、对于正处在读初三的我来说,也算是开了个眼界。回想起来,匡哥那小阁楼上夜夜长明的灯光,那众多翻阅过的书籍,都是我对年轻时的匡哥勤奋学习的记忆。
战胜自己
逆境出华章,三年的知青生活不算长,但可以把人锻炼得刚强。大旺岩上那最苦最累的活要数扛篮竹下山了,云翻雾绕的大山,崎岖不平的山路,十多公里的路程,往返一趟需大半天。很多人宁愿干地里的活都不想干这种活,那怕是多挣点工分。当时的匡安仁明知很苦,但他就是要不断地尝试,这和他平时爱锻炼的习惯是分不开的。他说“那时我每天能挣两角多钱的工分,比在生产队干活强多了”。是啊!他没有说有多苦多累,没说一个刚从学校毕业不久的初中生所经历的困难,想到的是即能锻炼自己,又能多挣工分。这就是知青时的匡安仁,这就是他能吃大苦耐大劳的知青生活。
人生的经历是一种财富,当过三年知青的匡安仁回到了城里。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他顶替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