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接受模式知觉有用性.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科技接受模式知觉有用性

科技接受模式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簡報大綱 背景 科技接受模式 科技接受模式2 (TAM2) 國外相關研究整理 國內應用實例 未來研究方向 背景 面對環境的快速變遷,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引進資訊科技提昇企業經營的績效,已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 組織成員對新資訊系統的抗拒常是造成資訊系統投資失敗的重要原因 因此,企業要成功引進資訊系統的關鍵因素之一便是要有效解決組織成員對新資訊系統的抗拒性,讓資訊系統在組織中成功的推廣 背景 Davis於1986年在其博士論文中提出「科技接受模式」,主要便是希望能夠運用這個模式來解釋、診斷、與預測使用者面對新資訊系統時的態度與行為 實務上,TAM 主要用來解釋與預測資訊科技的接受狀況,進而採取措施,操控外在因子,影響使用者內部的認知與信念,以強化使用者的接受度,達成管理的目的 科技接受模式 理性行動理論(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TRA) Fishbein and Ajzen (1975)提出 科技接受模式 理性行動理論(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TRA) 行為意圖:指一個人會從事某種行為的意圖強度 行為態度:指一個人對於執行某種行為所感受到好或不好,或正面或負面的評價 主觀規範:指一個人從事某種行為時所感受到的社會壓力 科技接受模式 理性行動理論(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TRA) 行為信念:指個人預期執行該行為會產生某種結果的意念 結果評價:指該項結果預期的價值回應 規範信念:指社會環境對於個人行為意圖的影響,亦即一個人相信大部份的人都認為他應採用某些行為。 依從動機:指個人對於其他個人或團體意見的依從程度 科技接受模式 科技接受模式 1986年Davis 在其博士論文中,以理性行為理論為基礎,探討認知與情感因子與科技使用的關係,所發展而出 科技接受模式 科技接受模式 知覺有用性:個人相信使用某一特定資訊系統將提升其工作績效的程度。 知覺易用性:個人相信使用某種特定系統容易的的程度。 知覺易用性→知覺有用性:由於易用性的改善,將使得使用者能以同樣的努力,完成更多的工作,故對績效的提昇,具有工具性價值。故而他們認為知覺易用性將對知覺有用性發生直接影響的效果。 科技接受模式 科技接受模式 外部因素:不同的系統特性、系統的設計、操控方式、使用者界面、訓練、文件、諮詢人員等等. . .,都會影響使用者的認知信念。 科技接受模式2 由Venkatesh與Davis在2000年提出 將原本之科技接受模式延伸,加入了4個相關的社會性影響變數與3個使用者認知系統有用的相關變數,期能提升模式對使用者行為之預測與解釋能力 科技接受模式2 在對四家即將引進新資訊系統之公司進行縱向實證分析後所得之結論 除發現職務相關性與產出之品質有顯著之交互作用外,其餘皆與假設一致且顯著。 在解釋知覺有用性上,R2在0.40 – 0.60之間(各研究對象與各時間點)。 在解釋使用意向上,R2在0.39 – 0.52之間(各研究對象與各時間點)。 科技接受模式2 作者所提出之建議 針對職務目標適切度相關變數進行更深入之分析。 將其他重要變數加入模式中,如:可選方案集合、學習與訓練、錯誤的認知之尋找與修正、職務內容或目標的改變。 將目前以個人績效與意向為衡量基礎之模式延升為團隊基礎之績效與意向。 國外相關研究整理 由Legris, Ingham, Collerette三位學者在2003年所做之TAM相關研究整理 收集從1980至2003相關研究,共選出22篇(含28次實證分析)相關文獻進行分析 國外相關研究整理 根據這22篇研究,共驗證出10種可能的變數關連(不含外部變數): 國外相關研究整理 使用態度傾向與使用行為意向 在22篇研究中,只有7篇是同時包含使用態度傾向與使用行為意向這兩個變數 3篇只包含了使用態度傾向 8篇只包含了使用行為意向 4篇同時忽略這兩個變數,直接衡量知覺有用性與知覺易用性對系統使用程度的影響 國外相關研究整理 系統使用程度 在22篇研究中,有11篇是直接詢問使用者使用的頻率、次數或是時間,來衡量實際之使用情形。 有1篇是使用自動化的衡量工具進行衡量。 另外有10篇是忽略這個變數,或是其實證的對象是被迫要使用該資訊系統。 國外相關研究整理 外部變數 在22篇研究中,有9篇是沒有加入任何外部變數的 曾被加入的外部變數: 使用者參與 內部對資訊系統使用的支援與訓練 外部對資訊系統使用的支援與訓練 管理者的支持 在資訊系統中所扮演的角色 國外相關研究整理 曾被加入的外部變數: 資歷(tenure in workforce) 教育水準 先前對類似系統的經驗 知覺系統品質 系統的

文档评论(0)

ted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