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圃参考的造园艺术.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艺圃参考的造园艺术

浅谈艺圃的造园艺术 草坪管理08-1 周英 浅谈艺圃的造园艺术 草坪管理08-1 周英 摘要: 艺圃在苏州城西北隅文衙弄内,占地约五亩。明嘉靖年间学宪袁祖庚始建,初名“醉颖堂”;崇祯间文徵明曾孙文震孟得之,更名“药圃”,后废圯。清初进士姜埰复建为“敬亭山房”,后其子姜实节更名“艺圃”,画家王翚作《艺圃图》描绘园景,汪琬作《艺圃记》。道光年间,园归丝绸业七襄公所,后渐失修。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两次修整,恢复为明末清初旧貌。 关键词:艺圃 背景文化 造园艺术 一数朝遗韵 清初,药圃为名士姜埰购得,又重予修葺,改名颐圃。姜埰,字如农,山东莱阳人,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进士。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为礼科给事中,在官五个月,上三十馀疏,直言政治,触怒崇祯,备极拷掠,系于刑部大狱,几置死地。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月,免死,谪戍宣州卫。未至戍所而明亡,于是与弟姜垓一起辗转到苏州。姜埰从此自号宣州老兵,以示不忘君命。且本欲到宣州结庐敬亭山,既未成行,故又号敬亭山人,又名颐圃为敬亭山房。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姜埰逝世,敬亭山房由其次子姜实节改名为艺圃。艺圃经过几代人的营建,特别是几位园主,都是讲气节、有学问的名人,所以当时它已成了苏州园林中名声最大者。汪琬《姜氏艺圃记》曰: 兹圃得名也久矣,圃之主人亦屡易。 其始则有袁副使绳之,以高蹈闻于前;其 次则有文文肃公父子,以刚方义烈著于 后。今贞毅先生复用先朝名谏官优游卒岁 于此,而其两子则以读书好士,风流尔雅、 者绍其绪而光大之。马蹄车辙,日夜到门, 高贤胜境,交相为重,何惑乎四方骚人墨 士乐于形诸咏歌,见诸图绘,讫二十馀年 而顾亦盛欤! 这时的艺圃,有池广二亩许,建筑有延光阁、东莱草堂、念祖堂、畅谷书堂、爱莲窝、四时读书乐楼、香草居、敬亭山房、红鹅馆、六松轩、改过轩、绣佛阁、响月廊、渡香桥、南村、鹤柴、朝爽台、垂云峰、乳鱼亭、思嗜轩、谏草楼诸胜,并有奇花珍卉,幽泉怪石。四方骚人墨客,为艺圃胜景题咏绘图者,不可胜计。艺圃已成为江南文人的一个活动中心。来客中多为明末遗民,他们声气相投,在此寄托故国之思。姜蜾生前发誓不事清廷,而其子安节、实节也终身不赴科举,所以名士归庄为之书袁氏旧额“城市山林”时,特意写了篇《跋姜给谏扁额后》,以明姜氏于此避世娱老,不忘亡国之恨的志向节操。 此后,艺圃又屡屡易主。1963年,艺圃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苏州市人民政府决定迁出工厂,修复艺圃。当时园内山池布局尚与明末清初时相近,对主厅博雅堂落地翻修时,保持原梁架结构、青石阶沿、覆盆木鼓礅诸明代建筑特色,浚池并恢复湖石池岸,修复水榭、乳鱼亭、渡香桥,按原貌叠砌湖石假山、石壁山径,重建南斋、响月廊、思嗜轩,新建朝爽亭、管理用房与花房,补植花木,配置家具陈设、匾额对联和书画挂屏等,直至1984年10月竣_72验收,历时两年馀,耗资五十万元。1995年4月,艺圃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修复后的艺圃,以水池为中心,池岸低平,水面集中。池北以庄重建筑为主,池南以假山景观为主,西南幽僻处又有别院小区,绕以围墙,开圆洞门与中部山池相通。全园总体风貌自然朴素,布局简练开朗,较多地保存了建园初期的规制,体现了典型的文人园林风格。 好花须映好楼台,名园也要名人陪。艺圃的文化内涵因历代名人的业绩而丰富,这在众多的苏州园林中是极为突出的。因此,愈多地了解园主的事迹和成就,愈多地了解当时的时代和气息,就愈能深刻地理解艺圃的造园特色和艺术价值,深刻地领略它的园景情趣和独特风格。 二、经纶化育 世纶堂   住宅位于园东北,门厅三间,东临文衙弄,照壁相对。从曲折小弄迤逦前行,往西北折,今为三进住宅:   前厅悬“世纶堂”额,世掌丝纶之堂,文震孟曾祖文徵明54岁时,曾由苏州巡抚李克成推荐为贡生,到北京加入吏部测验,取为甲等,授职“翰林院待诏”,曾加入编写《武宗实录》,待诏之职,执掌内朝草拟诏书。《礼记·缁衣》云:“王言如丝,其出如纶。”郑玄注:“言言出弥大也。” 孔颖达 疏:“王言初出,微细如丝,及其出行于外,言更渐大,如似纶也。”后因称帝王之言为“丝言”,并用作诏书的代称。于是自后中书省天子起草诏旨,称为掌丝纶。文震孟在来日诰日启二年(1622)“殿试第一”,授修撰之职,后官至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父子或祖孙相继在中书省任职的称为世掌丝纶。杜甫《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宫舍人先世掌丝纶》云:“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堂名“世纶”,有文氏家宅特色。东莱草堂   北行至大厅“东莱草堂”,姜埰为山东莱阳人,故名,以寓怀乡之情。堂中有

文档评论(0)

jsntrgzxy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