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语精典课件序
* 四、语序 古今汉语的语序是基本相同的,即: “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在中心语前, 从甲骨文开始就是这样。不过,在上古文献 中,尤其是先秦时期的文献中,也存在一些 与基本语序不一致的情况,如宾语可前置, 主谓可倒装,定语可以在中心语后。 一、宾语前置 (一)动词的宾语前置 1、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古代汉语中常用的疑问代词有“谁、孰、 何、曷、胡、奚、安、恶、焉”等,可用于问 人、问事、问地点。先秦汉语中,疑问代词 作宾语时一般要放在谓语动词前,这条规律 比较严格。 齐景公谓子贡曰:“子谁师?”曰:“臣师仲尼。” (《说苑·善说》) 王者孰谓?谓文王也。(《谷梁传·隐公六年》) 缚者何为者也? (《晏子春秋·内篇杂说下》) 虽闻,曷闻?虽见,曷见?虽知,曷知? (《吕氏春秋·任数》) 故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对曰:“最患 社鼠也。” (《韩非子·社鼠》) 居恶在?仁是也;路恶在?义是也。 (《孟子·尽心上》)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左传·僖公十四年》) 朝者曰:“公焉在?”其人曰:“吾公在壑谷。” (《左传·襄公三十年》) (1)宾语+助动词+谓语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左传·成公三年》) (2)助动词+宾语+谓语 吾敢谁怨乎?(《史记·吴太伯世家》) 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这条规律比较严格, 但也有例外的情况: 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论语·微子》) 荀息谓何?(《国语·晋语二》) 先秦时期疑问代词作宾语后置的情况属于例 外,但却代表了疑问代词宾语向后置过渡的方向。 汉代及其以后的口语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的 现象就逐渐减少了。如: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但在仿古的作品中还保留有前置式,如: 其他则又何说?(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而今安在哉?(苏轼《前赤壁赋》)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否定副词“不、毋(无)、未”和否定性无定 代词“莫”构成的否定句中,宾语如果是人称代词 或指示代词,可以放在动词的前面。如: 岂不尔思?子不我即。 (《诗经·郑风·东门之墠》)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 主贤明,能听汝;不明,将不汝听。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惠公蠲其大德,谓我诸戎是四岳之裔胄也, 毋是翦弃。 (《左传·襄公十四年》)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 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 (《论语·卫灵公》) 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韩非子·五蠹》) 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 (《史记·秦始皇本纪》) 否定副词为“弗”、“勿”的否定句中及物动词 很少带宾语,如果带宾语,也有前置的。如: 故作事不以礼,弗之敬矣;出言不以礼, 弗之信矣。(《礼记·礼器》) 大国亦弗之从而爱利。(《墨子·非攻中》) 勿之有悔焉耳矣。(《礼记·檀弓上》) 句中有助动词、副词一类插入成份,其格式: (1)代词+插入语+谓语 楚君之惠,未之敢忘。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丘也闻不言之言,未之尝言。 (《庄子·徐无鬼》) 亦莫余敢侮。 (《左传·昭公七年》) (2)插入语+代词+谓语 然民虽有圣智,弗敢我谋;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