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跨文化语用学研究刍论
跨文化语用学研究刍论 作者:王建华??
2003 年11 月浙 江 教 育 学 院 学 报November 2003 第6 期JOURNAL OF ZHEJ IANG EDUCATION INSTITUTE No16 跨文化语用学研究刍论王建华(浙江教育学院人文分院,浙江杭州310012) 摘 要:跨文化语用学是一门新兴的语言学分支。文章讨论了其研究的对象范围、兴起原因、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对跨文化语用学研究的系统进行了探讨。关键词:跨文化语用学;对象范围;研究系统;研究方法
20 世纪上半叶是结构主义语言学鼎盛阶段,60 年代以后,两个方面的变化使语言学的研究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一是横向性的拓展。语言学研究不再像乔姆斯基宣称的那样:“语言学理论所要关心的是一个拟想的说话人、听话人,他所处的社团的言语是纯之又纯的,他对这一社团的语言的了解是熟之又熟的。[ 1 ](P13) 而是开始关注现实社会中的语言现象、语言功能和语言运用,社会语言学、功能语言学、话语语言学、对比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等分支学科应运而生。二是纵向性的发展。语言学研究不再像布龙菲尔德所主张的:“语言的描写工作在于对语言形式作出比较严格的分析,同时假定这些语言形式具有稳固的和可以确定的意义。[ 2 ](P1203) 除了对语言结构的系统研究之外,还开始对其另一个重要属性— 意义给予充分的重视和研究,而不再停留在对意义的“假定上。这导致了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兴起和发展。或者说,从结构到意义再到动态的意义,形成了语言学向纵深推进的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发展脉络。值得提出的是,20 世纪80 年代以来,语言学研究又出现了一门新的分支— 跨文化语用学(cross-cultural pragmatics) 。这是在语用学和对比语言学研究的基础上、适应社会生活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新学科,也是语言学研究横向拓展与纵向深化的新的交汇点。何谓跨文化语用学? 英国语用学家尤尔认为:“跨文化语用学研究的是不同社团对意义构建的方法的不同期盼。”① 我国学者何自然认为:“跨文化语用学研究在使用第二语言进行跨文化言语交际时出现的问题。[ 3 ] (P111) 何兆熊认为:“跨文化语用学是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进行的研究,其重点是对不同文化的语言活动进行跨文化对比研究。[ 4 ](P1245) 虽有不同的表述重心,但基本的要点是一致的:它研究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的种种语用问题,尤其是语用意义的问题。这里要注意的是,只说跨文化语用学研究的是第二语言的使用,还欠准确。因为跨文化语用可以是使用第二语言,如中国人用英语同美国人交际的情况;也可以是使用母语,如中国人用汉语与来华留学生的交际;还可以是使用同一种语言、且这种语言对双方来说都属于母语, 如美国人和新加坡人用英语进行的交际。这些都属于跨文化语用学的范围。关键在于,交际双方即语用的主体是否属于不同的文化背景。诚然,着眼于语用主体的不同文化背景,跨文化语用学研究的对象范围还需要再做一些分析。首先,从理论上说,不同的文化背景并不限于不同语言、不同人种、不同国家之间,同一语言或同一国家中的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地域、不同群团甚至是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类似问题。因为文化是涵盖面很广、可分层级的综合体,社会阶层、地域、群团等都是文化体系中的亚文化或亚群体,对内有一定的共同性,对外有较明显的差异性。这些亚文化或亚群体之间的语用交际势必带上各自的文化特征,具有跨文化的意义。对于个人而言,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因为不同的背景和经历而形成的不同的文化世界。从本质上说,人与人的交际,即使是同一民族、使用同一语言的人的语用交际,也属于跨文化的范畴,也应该是跨文化语用学研究的对象。只不过,现阶段所指的跨文化语用学主要是进行不同语言、不同国家之间语用研究。其次,从更大的范围来看,还需廓清跨文化语用学与跨文化交际学的关系。在我们看来, 这是两个密切相关,但又不完全等同的概念。至少有两方面的差异: (1) 跨文化交际学研究的范围要比跨文化语用学广。“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 又译为跨文化传通) 是在国家、民族、人种和文化群体成员之间进行的多层次的交往活动。它也包括主流文化成员与亚文化群体成员之间的或全球社会中各亚文化之间的交际。[ 5 ] (P144) 它与跨文化语用学研究角度基本是一致的。但相对于主要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意识的语用行为而言,跨文化交际学的视野更宽:从交际媒体看,它不仅关注言语交际行为, 也关注非言语行为的交际如手势、身势、体态语、目光表情、空间距离甚至服装发饰等。从交际行为的角度看,不仅是有意识和有意向的行为,无意识的、下意识的行为以及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