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千古悲一肩挑--登高》教案
授课
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课题
千古悲秋一肩挑——《登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⒈了解杜甫的生平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⒉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无尽的哀思;
过程与方法
⒈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
⒉掌握由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鉴赏技巧;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走进诗人的情感,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无尽的哀思。
教学
重点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品味鉴赏诗歌语言,了解此诗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
教学
难点
在朗读背诵中,感受诗人悲凉的内心世界,领略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
教 学 设 想
教材分析
《登高》是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唐诗单元第五课《杜甫诗三首》最后一首诗。《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HYPERLINK / \t _blank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登高》是一首达到了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高度统一的一首七言律诗。他把自己的感情集中在了秋天和大江这两个最富于想象力和联想力的形象中,诗歌饱含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个人身世的辛酸。因此,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在了解诗人身世遭际和写作背景的前提下,品味语言,感知意象,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饱含深情地朗读课文。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诗的了解还比较肤浅,往往只满足于背诵、记忆,并不专注于诗歌本身的意象、意境与情感,因此,要加强对学生古诗词诵读的训练,让他们学会品味诗歌的意境,进而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使学生受到诗人情感的熏陶而有所感悟,从而引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培养其潜心涵泳的鉴赏习惯。
教法设计
这课的教学,就教而言,主要采取如下方法:
⒈吟诵法。根据诗诗歌讲究韵律节奏,通过反复的声情并茂的吟诵,能使学生感受古典诗歌的格律美、音韵美。同时通过反复吟诵,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的情境。
⒉讲析法和点拨法。具体到诗歌《登高》的鉴赏中,由于学生接触文本的时间有限,知识积淀和人生经历有限,理解诗人的悲社会之秋、国家之秋存在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运用我做的课件补充诗人杜甫生平的有关重要的信息以及进行简要的点拨就很必要了。
⒊讨论法。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针对文本这个平台平等对话和心灵沟通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每一个孩子就天性而言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们心灵的琴弦响起来。”语文课应成为他们发表个人见解的舞台。只有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参与讨论,平等对话,才有助于培养和激发阅读的兴趣和灵感,才有利于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学法指导
本课,学生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学习:
⒈朗读和默读相结合的方法。诗歌贵在吟诵,通过反复的朗读,学生可以集中注意力,而美国著名学者皮尔斯曾经说过后现代时代最缺乏的是注意力,体会和领悟诗歌的音乐美。针对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可进行默读,发挥自己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体会和把握诗歌的深层意蕴。
⒉粗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五柳先生传》说:“好读书,不求甚解。”其实就是采取粗读的方法,整体感知。但《登高》意蕴极深,还应通过仔细揣摩、深入探究即精读才能更好地走入文本、跳出文本。
课时
2-3课时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教师手记
(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学生可能行为预见及对策等)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一千二百多年前的一个秋天,九月九日重阳节前后。夔州,长江边。刺骨的寒风凛冽地吹着,江边万木凋零,漫山遍野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浑浊的江水滚滚翻腾,向前奔涌。几只孤鸟在天空中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这时,一位老人走来。他衣衫褴褛,蓬头垢面,满身疾病,步履蹒跚……
重阳节,本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是与亲人一同登高祈求长寿的日子。可是这位老人,半生怀才不遇,晚年穷愁潦倒,孤独在外漂泊,已然走到了他生命的秋天。而让他时刻不忘的国家此时也是战乱频仍。重阳佳节独自登上高楼,面对万里江天,面对一片衰败,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
大家该猜到,这位老人是谁吧?他在哪里?这是历史上的哪天?
明确:夔州,长江边一座山上。是767年的秋天,重阳节前后。
二、整体感知,知人论世
师:被后人称为“诗圣”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怎会落到如此地步呢?他为何在这天来到长江边?你对他又了解多少?请简要说说。
㈠走近诗人
⒈请同学们回忆初中曾经学过的杜甫的作品,介绍杜甫的生平。
⒉老师补充介绍杜甫的生平经历及写作特点。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金蝶云星空产品竞争性分析.pptx VIP
- 公司中长期十五五发展规划(2026-2030).docx
- (医学课件)干燥综合征PPT幻灯片.ppt VIP
- 水质理化检验-有机污染指标的测定.ppt
- 金蝶云星空 V9.0产品培训_PLM_安装部署.pptx VIP
- 心理健康教育课件《培养积极心态》.ppt VIP
- 2025年华医网继续教育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护理新进展题库及答案.docx VIP
- 《宋故尚书左仆射叶颙考》《宋故尚书左仆射叶颙年表》(修订稿)-20121015.doc VIP
-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一)》重难点题型练习(含答案).docx VIP
- 24J306(替代 07J306)窗井、设备吊装口、排水沟、集水坑.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