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宋时期贬们对岭南地区人文文化的积极影响34中吴尚珉
唐宋时期贬官们对岭南地区
人文文化的积极影响
南宁市第三十四中学 吴尚珉
摘要:贬官岭南在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岭南地区距离中原地区比较远,而且交通也不便利,这直接地影响着它的文化教育的发展也比较缓慢。但是它的人文文化在唐宋时期却有着长足的进步,这与当时被流放的贬官们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本文详细地探讨了唐宋时期贬官们对当地的一些积极影响,指出了贬官们在岭南的积极作为在很大程度上除了提高了岭南地区居民的文化水平之外,还改善了当地的吏治、并改善了当地迷信的风气和留下了精神财富。
关键字: 唐宋时期 贬官 岭南地区 人文文化 积极影响
引言
贬官文化作为中国古代特有的文化现象之一,我们详细研究唐宋时期贬官们对岭南地区的积极影响很是必要的,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当地的历史开发过程。
从一般情况来说,在唐宋时期主要是把贬官们贬去边疆或者是经济文化相对比较落后的地区,让他们在那里受苦受难。而岭南地区距离中原地区比较远,文化发展较为缓慢,而且交通也不便利,在当时就是一个主要的贬谪地区。这些被贬谪到岭南地区的贬官们,虽然身处在蛮荒地区,但是他们却可以有所积极作为,兴利除弊,把先进的中原文化带到了当地。贬官们对当地人文文化发展的积极影响中除了提高居民文化水平(笔者另一论文中已对其进行具体阐述)之外,还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改善当地的吏治
唐宋时期岭南地区的官吏的选派,一方面是由中央选派,另一方面则是由当地的都督府自己进行选任,再者就是实行南选。前者是因为士大夫受“重京官轻外任”的风气的影响,并不愿意来到偏远地区任官,后两者则是因为当地的士人本身的资质不算得很高,所以说岭南正选官员的素质普遍低劣。正所谓“德既不能绥怀,威又不能临制,侵欺虏缚,以致怨恨。” 《资治通鉴.宪宗元和十五年》
《资治通鉴.宪宗元和十五年》[M]。
以唐代桂管贬官作为例子,据相关资料统计,“桂管贬官的原任官职多为五品以上京官(占70%),而担任中枢机要之职的官员也占到67%。” 唐晓涛:《唐代桂管贬官作用详论》,《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年第10期。这些官员们虽然说是以被贬的身份来到岭南地区的,但是由于他们本身具有的比较高的政治地位和政治才能,客观上有助于当地吏治水平的提高。而且贬官们以身作则,留意于民事,并大力发展当地的经济,有力地改善了当地的吏治。史书上记载在韩愈担任桂管地区的观察使之前,桂管地区的地方官大多数是由观察使来选任的,但是选官权却是被操纵在当地的“官吏”手上的,所以韩愈一走马上任就有“官吏”拿出一份名单要求韩愈按照名单来任命官员。但是韩愈非但没有沿袭当地的惯例,反而转过身来严厉告诫他们说,如果是在任期间有政绩的官员,我并不会夺取他的职位,但是如果是犯有过错的官员,我必定会将他绳之以法。空缺的职位我肯定会依照故籍来稽查,采用一些有才能的人,用来替补那些犯错误的官员。正是由于韩愈的廉洁与才干,才可以把大批的“豪猾”
唐晓涛:《唐代桂管贬官作用详论》,《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年第10期。
比较突出的例子是柳宗元、李渤和苏轼。柳宗元被贬到柳州后采取了很多措施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
1、史书上记载他曾经带领着当地的居民凿井取水、整修城墙和街道、造船等等。当地的居民因为迷信鬼神,都不敢破土来打井,用水都要到河边取,但是河岸太陡十分难走,遇到刮风下雨,居民更是苦不堪言。柳宗元于是用公款来招工凿井,这样就解决了生活用水的困难,也破除了当地的迷信陋习。
2、柳宗元还曾带领村民们开拓荒土植树。柳宗元在柳州留下的一句后人不曾对出下句的诗句“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可证明这一事实。(柳宗元《种柳戏题》)他还亲手在城西北边种上了两百株的柑橘,还写下了《柳州城西北隅种甘树》这一首著名的诗:
手种黄甘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
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
他觉得种柑橘不应该像东吴时丹阳太守李衡那样,只是单纯地为自己子孙留下产业,而是应该为地方的公共利益服务。
3、柳宗元还带领着村民在江南岸边种竹子三万竿,开垦菜地数百畦,开垦田地数亩。4、他还教导村民们种植稻田、养殖牲畜,蓄养鱼类等等,刘斧《柳子厚补遗》中称他“种禾、养鸡、蓄鱼,皆有法,民益富”。在这个过程中柳宗元对当地的树木种植和护理、医药卫生、农业耕作技术、防治病虫等等方面都有所贡献,这在客观上促进了柳州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
经过柳宗元的治理,柳州城的面貌变化非常大。当初“到官数宿贼满野,缚壮杀老啼且号”的混乱情况已经不复存在了,人民的生活安定幸福,这些发展不得不归功于柳宗元。
李渤在被贬到桂管做观察使之后,在当地有两件较为突出的政绩。一是重新疏浚灵渠。当时的灵渠已经被江水冲毁了,渠道十分淤塞,李渤采取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