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锰结核是聚集在四、五千米以下深海底的矿体,是一个多金属矿体,一般约含有锰27~30%,镍1.1~1.4%,铜1~1.3%,钴0.2~0.4%,以及一定数量的铁、钼、钛、锌等共约30余种元素,堪称“金属家族”。一般认为,1000年生长1毫米图;主要分布在太平洋 可燃冰学名为天然气水合物,其主要成分是甲烷与水分子( CH4·H2O),甲烷占80%-99.9%,可以直接点燃,因此又称之为“可燃冰 。1立方米可燃冰可转化为164立方米天然气和0.8立方米的水 海洋空间的利用 有关海洋权益的几个概念 领海:主权 毗连区:管制权 专属经济区:勘探、开发、管理的主权,保护和保全的管辖权 大陆架:勘探和开发的主权 有关海洋权益的几个概念 领海:(12 海里)主权 毗连区(24海里)管制权 专属经济区(200海里)勘探、开发、管理的主权,保护和保全的管辖权 大陆架:勘探和开发的主权 2 岛屿对人类活动影响的阶段性 (1)工业化前 经济落后,人口稀少,其地位被忽略;文化技术大多数由大陆传入,经济水平比大陆低 (2)工业化后 随着海上贸易的繁荣而发展(优越的港口条件)商品经济,成为经济发达地区(如亚洲四小龙) (3)后工业化 人民对环境质量及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了,海岛优美的自然环境吸引大批的旅游者,促进了岛屿的经济发展 岛屿周围海域的归属权意义 :先占先得,广大海域的领属权 亚洲四小龙是指哪四个国家和地区?其发展与发挥海岸优势有何关系? 答:亚洲四小龙是指中国的台湾、香港以及韩国、新加坡。这四个国家和地区均位于沿海,有优越的自然社会条件,即众多的人口、优良的港口、湿润的气候、发达的海运、便利的交通、信息的灵通,通过实行开放政策,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实现的经济的腾飞。 海滨旅游 岛屿对人类活动影响的阶段性 课堂练习 1、有关采集和狩猎阶段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的衣食住行极大地依赖地理环境 B、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很少受地理环境的 C、人类的生息比较活跃 D、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程度较强 2、下列关于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在各历史阶段是一致的 B、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社会发展逐渐增强 C、优越的自然环境是农业文明产生的重要自然物质基础 D、工业社会阶段,工业生产的分布对矿产资源的依赖使工业生产只分布于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 3、后工业化时期地理环境对人活动的影响有( ) A、新兴技术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整体上升 B、对生活资料与劳动资料的依赖程度大大提高 C、新技术产业对环境要求高,环境质量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强 D、新技术产业聚集在环境质量优越的地区,因为这些地区市场广阔 4、从地形上看,世界城市分布状况是( ) A、主要分布于地势平坦的高原上 B、主要分布在地势低平的热带平原和盆地上 C、濒海、濒湖或沿河的平原地带 D、山区基本上没有城市分布 5、有关海洋对人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没有阶段性 B、在航海技术落后的阶段,人们重视海洋环境的利用 C、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海洋成为人们交流的通道,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内陆 D、随着技术的进步,海洋资源开发的领域大为扩展,但深海锰矿还没有开始采掘 * * (1)航海技术落后时期 海洋和岛屿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古 代 航 海 地 图 人类活动特点:航海技术落后,海洋无法逾越,形成以海洋为界的观念,人口、城市、文明集中在大陆内部。 海洋环境的地位:不被重视 1、海洋对人类活动影响的阶段性 海洋是人类活动的障碍 近 代 远 航 船 (2)航海技术发展时期 1、海洋对人类活动影响的阶段性 人类活动特点:航海技术发展,海上贸易繁荣,人口、经济重心向沿海迁移,而且发展迅速,已超过原内陆城市中心。 海洋环境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3).航海技术进步时期 海 底 地 形 图 石油 锰矿 1、海洋对人类活动影响的阶段性 技术的进步,尤其是深海钻探技术的进步 ,使海洋资源开发的领域大大拓宽,领海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1)海洋养殖、捕捞、海底石油、锰结核、可燃冰 (2)海洋空间的利用 也因此引发了领海“争夺战”——海洋权益 可燃冰 锰结核 材料1: 17世纪,荷兰划定的领海宽度为 3 海里;一战至二战期间多数国家划定领海宽度为 12 海里;本世纪60年代拉美一些国家提出 200 海 里的领海权。。 (注:1海里=1.85千米) 不同阶段人们划定领海宽度出于什么目的?这反应出人们的海洋权益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1982年通过,1994年11月16 日正式生效。 2.有关概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管理学发展史案例.ppt
- 海量阅读语文阅读案例.ppt
- 海乃百川有容乃大案例.ppt
- 管理学概论案例.ppt
- 管理学激励案例.ppt
- 管理学--计划职能案例.ppt
- 管理学经典理论案例.ppt
- 管理与日程安排案例.ppt
- 高中记叙文作文技巧讲解案例.ppt
- 高中历史第一课案例.ppt
- GB/T 45498.2-2025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一卡通规范 第2部分:应用规范.pdf
- GB/T 37507-2025项目、项目群和项目组合管理项目管理指南.pdf
- 《GB/T 45498.3-2025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一卡通规范 第3部分:安全规范》.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37507-2025项目、项目群和项目组合管理项目管理指南.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20236-2025非金属材料的聚光加速户外暴露试验方法.pdf
- 《GB/T 20236-2025非金属材料的聚光加速户外暴露试验方法》.pdf
- 《GB/T 9065.2-2025液压传动连接 软管接头 第2部分:24°锥形》.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33523.600-2025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表面结构:区域法 第600部分:区域形貌测量方法的计量特性.pdf
- 《GB/T 33523.600-2025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表面结构:区域法 第600部分:区域形貌测量方法的计量特性》.pdf
- GB/T 33523.600-2025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表面结构:区域法 第600部分:区域形貌测量方法的计量特性.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