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例说古诗词赏表达技巧题审题策略
例说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题审题策略
肖立俊
高考古诗词鉴赏中对于表达技巧的考查,历来既是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很多学生在此类题上失分较多,究其原因除了没有牢固掌握和熟练运用表达技巧的相关术语外,更重要的就是审题不清所致。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审准题目相关信息和要求,是答准答好题目最关键的一步。下面结合实例对古诗词表达技巧题的审题策略作一探讨归纳。
一、审题目类型
根据题干提问的形式来看,题目类型主要有两种:明考题型和暗考题型。所谓明考题型,就是直接要求答出表达技巧,题干中明确含有“艺术技巧”“艺术手法”“表达技巧”或“修辞手法”“抒情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描写手法”等提示信息的。所谓暗考题型,就是题干中不直接含有“艺术技巧”“表达技巧”等提示,而是以“如何写”“怎样写”等用语来提问的。因此,弄清楚题目类型,尤其要弄清楚是否是暗考题型,可以避免答非所问、张冠李戴等错误。
【例题】(2009年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方修芦碍月生。
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从题干信息“怎样写景”来看,此题是暗考类型的,考查的是有关写景的表达技巧。所以,答此题时要从表达技巧的范围来思考。具体来说,可以从景物的描写技巧入手。景物描写的技巧与角度主要有: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远近结合、俯仰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声光色态,粗笔勾勒、工笔细描,比喻、比拟、夸张、通感,对比、衬托、烘托、渲染,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等。就第二联内容来看,主要是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写景的。
【答案】第二联是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来写景的。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呼应了第一联的“清”字。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
二、审题干要求
题干要求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显性的,即题干中已经明确说明或规定了的要求;一种是隐性的,即题干中没有明确交代隐含在题目中的要求。如果有隐性要求,就一定要结合题干信息仔细揣摩并挖掘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答题有的放矢,要点齐全。
【例题】(2009年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小重山·端午
[元]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泪罗江。
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
此题的显性要求是点出了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从“最突出”一词可以看出只需要答出最主要的一种即可。从“请分别结合上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来看此题的隐性要求有三点:一是上阕和下阕运用的表现手法是一样的;二是这种手法是如何运用体现的;三是要将上阕和下阕分开来分析,不能笼统地糅合在一起说。这首词上阕前三句描写出端午节时众人热闹繁忙的景象,后两句着一“空”字表达出作者独自惆怅的心情,前后形成鲜明对比。下阕前三句表达作者读《离骚》时的伤感失落,后两句说明了世人对屈原的不理解,前后也是对比关系。因此,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对比。
【答案】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对比。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
三、审设问区间
所谓设问区间,就是根据设置的问题来明确是针对全篇的内容分析还是针对局部(某句、某联、某片)的内容分析。明确了设问区间,有助于准确判断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如果设问是针对某句、某联等局部内容时,就可以优先考虑修辞手法,再考虑其他手法;如果设问是针对全篇的内容,就可以优先考虑表现手法,再考虑其他手法。弄清楚了设问区间,答题时就可以缩小搜索范围,找准答题角度,避免以偏概全的错误。
【例题】(2010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
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从题干信息“整体上”可以明确此题的设问区间是针对全篇的,因此要从整体上来看这首词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而不能纠缠于某一局部的手法。从标题“咏怀”及诗歌内容来看,这是一首咏物抒怀诗(托物言志诗)。这类诗歌咏物的目的是为了抒怀言志,从整体上看主要手法有托物言志或象征等,从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