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金属、陶瓷、塑料等许多材料,在工业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通过对这些传统材料进行改造,又获得许多具有特殊功能的材料,我们把它称为新材料,用隐形材料制成的“隐形飞机”,可以有避开雷达的探测,其秘密之一在于它的表面有一层特殊涂层,能够将雷达发射的电磁波大量吸收,使反射的电磁波大大减少;秘密之二在于它的表面制成特殊形状,这种形状能够减弱电磁波返回雷达的设备
在中国古代青铜器中,最重要的器类莫过于鼎,它甚至被视作国家、政权的象征。
纳米材料的主要应用领域
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 张立德
由于纳米微粒的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使得它们在磁、光、电、敏感等方面呈现常规材料不具备的特性。因此纳米微粒在磁性材料、电子材料、光学材料、高致密度材料的烧结、催化、传感、陶瓷增韧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现将纳米材料的主要应用领域归纳如下。
陶瓷增韧
纳米微粒颗粒小,比表面大并有高的扩散速率,因而用纳米粉体进行烧结,致密化的速度快,还可以降低烧结温度,目前材料科学工作者都把发展纳米高效陶瓷作为主要的奋斗目标,在实验室已获得一些结果从应用的角度发展高性能纳米陶瓷最重要的是降低纳米粉体的成本,在制备纳米粉体的工艺上倒了保证纳米粉的工艺上除了保证纳米粉体的质量,做到尺寸和分布可控,无团聚,能控制颗粒的形状,还要求生产量大,这将为发展新型纳米陶瓷奠定良好的基础。近两年来,科学工作者为了扩大纳米粉体在陶瓷改性中的应用,提出了纳米添加使常规陶瓷综合性能得到改善的想法。1994年11月至1995年3月,美国在加州先后召开了纳米材料应用的商业会议在会上具体讨论了如何应用纳米粉体对现有的陶瓷进行改性,在这方面许多国家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工作,取得了一些具有商业价值的研究成果,西欧、美国、日本正在做中间生产的转化工作。例如,把纳米Al2O3粉体加入粗晶粉体中提高氧化铝的致密度和和耐热疲劳性能;英国把纳米氧化铝与二氧化锆进行混合在实验室已获得高韧性的陶瓷材料,烧结温度可降低100℃;日本正在试验用纳米氧化铝与亚微米的二氧化硅合成制成莫来石,这可能是一种非常好的电子封装材料,目标是提高致密度、韧性和热导性;德国Jiilich将纳米碳化硅(小于20%)掺人粗晶a-碳化硅粉体中,当掺和量为20%时,这种粉体制成的块体的断裂韧性提高了25%。我国科技工作者已成功地用多种方法制备了纳米陶瓷粉体材料,其中氧化锆、碳化硅、氧化铝、氧化铁、氧化硅、氮化硅都已完成了实验室的工作,制备工艺稳定,生产量大,已为规模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近一年来利用我国自己制备的纳米粉体材料添加到常规陶瓷中取得了引起企业界注意的科研成果。氧化铝的基板材料是微电子工业重要的材料之一,长期以来我国的基板材料基本靠国外进口。最近用流延法初步制备了添加纳米氧化铝的基板材料,光洁度大大提高,冷热疲劳、断裂韧性提高将近1倍,热导系数比常规氧化铝的基板材料提高了20%,显微组织均匀。纳米氧化铝粉体添加到常规85瓷、95瓷中,观察到强度和韧性均提高50%以上。在高性能纳米陶瓷研究方面,
我国科技工作者取得了很好的成杲,例如,由纳米陶瓷研制结果观察到纳米级ZrO2陶瓷的烧结温度比常规的微米级ZrO2陶瓷烧结温度降低4000C。
磁性材料
1、巨磁电阻材料
磁性金属和合金一般都有磁电阻现象,所谓磁电阻是指在一定磁场下电阻改变的现象,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磁电阻。所谓巨磁阻就是指在一定的磁场下电阻急剧减小,一般减小的幅度比通常磁性金属与合金材料的磁电阻数值约高10余倍。巨磁电阻效应是近10年来发现的新现象。1986年德国的Cdnberg教授首先在Fe/Cr/Fe多层膜中观察到反铁磁层间藕合。1988年法国巴黎大学的肯特教授研究组首先在Fe/Cr多层膜中发现了巨磁电阻效应,这在国际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20世纪90年代,人们在Fe/Cu,Fe/Al,Fe/Al,Fe/Au,Co/Cu,Co/Ag和Co/Au 等纳米结构的多层膜中观察到了显著的巨磁阻效应,由于巨磁阻多层膜在高密度读出磁头、磁存储元件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美国、日本和西欧都对发展巨磁电阻材料及其在高技术上的应用投入很大的力量。1992年美国率先报道了Co-Ag,Co- Cu颗粒膜中存在巨磁电阻效应,这种颗粒膜是采用双靶共溅射的方法在Ag或Cu非磁薄膜基体上镶嵌纳米级的铁磁的Co颗粒。这种人工复合体系具有各向同性的特点。颗粒膜中的巨磁电阻效应目前以Co-Ag体系为最高,在液氮温度可达55%,室温可达20%,而目前实用的磁性合金仅为2%~3%,但颗粒膜的饱和磁场较高,降低颗粒膜磁电阻饱和磁场是颗粒膜研究的主要目标。颗粒膜制备工艺比较简单,成本比较低,一旦在降低饱和磁场上有所突破将存在着很大的潜力。最近,在Fe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