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工作的专业------曾波分解.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师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从事这种职业的教师也是一种特殊的人。教师的劳动能影响学生的一生,甚至能决定或改变人的一生的命运或发展方向,而这一切的实现都和教师素养尤其是专业精神素养分不开。以上所述,心有所思故心潮澎湃,或有偏颇不当之处,敬请见谅,衷心的希望我们教育一线的老师健康、幸福、快乐! 谢谢聆听! 铁厂小学:曾波 二〇一五年八月二十八日 论教师工作的专业性 铁厂小学:曾波 “工作十余年了,怎么感觉越来越不会教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也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身心疲惫,迷茫。说实话,我们现在的教育实质上是打着教改的大旗,下面大搞应试教育。我们被备课,听课,批卷子,写教案,开会,学习领导讲话,写学习笔记拖着,连和自己孩子交流的时间都不够,哪有时间去影响学生?事实上呢?学生越来越累,越来越厌学,越来越不会动脑。我们得到了什么?这是鱼塘小学一位老师的笔记。 作为贫困山区的校长,我一直都在思考着这样几个问题:为什么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去做很多无力抗拒的违背教育规律的事情?一些本与教育无关的东西为什么偏偏要让学校来承担?在安全管理的高压态势下到底要不要对学生进行一些拓展训练?学校到底是以教学为中心,还是以安全为中心?学校究竟是校长负责制,还是追究校长责任制?校长的有限权力和无限责任之间难言的矛盾究竟该怎样避免?新课改究竟让学校怎么做?特别是山区农村课堂教学结构改革有没有现成的规律可循?在师资、经费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山区教育均衡与发展? 一、我们必须承认:“教师是一个经常失败的职业” 美国著名教育工作者雷夫先生曾经说过:“教师是经常失败的职业”,的确,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家长都期望自己的孩子学业有成,老师也希望自己交的学生个个都是优生,但事实可能吗?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姑且不说我们面对的孩子性格各异,也抛开智商不说,就仅凭我十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也会说:“对于孩子,我们要做的就是尊重规律、顺其自然,教育引导好,尽力挖掘他们的潜能,不一定每一个孩子都有成就。如果我们的孩子是一株柳树,我们就尽力让他长成好柳树,而不是让他成为钻天杨”。所以,我非常赞同雷夫老师的话,也只有我们都认识到了教育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成功,我们才能客观的去培养孩子,才不会被什么“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种言论影响,做一个脚踏实地,实实在在的教育工作者。 (雷夫·艾斯奎斯被称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教师”,他得过“总统国家艺术奖”,“全美最佳教师奖”和英国女王颁发的勋章,《纽约时报》称他为“天才和圣徒”。25年来,他一直坚守在洛杉矶一所普通小学的第56号教室,而且他总是教同一个年级,五年级。他所在学校是一所典型的公立小学,学生大多来自美国中部的贫困家庭和一些亚非裔家庭,基础很差,但他在这个小天地里创造了奇迹,学生成绩名列美国标准考试前茅,很多人长大后成为优秀人才。) 二、对待应试教育:越爱与恨。 应试教育,不是中国的独特产物,美国也有应试教育,而且政府是推手,与中国的应试教育,只是程度不同而已,美国的一线教师,谁如果认真想搞素质教育,也只能“孤军奋战”。所以,我们很多教师把推进素质教育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体制变化”、“取消考试或考试改革”上,肯定会落空的,哪国的应试教育也不全是体制和考试制度造成的。我觉得学生的素质教育首先决定于老师本人的素质,给我印象最深的当年隆昌师范支援古蔺的那批老教师,因为历史的原因,他们大部分都在古蔺安家,我熟悉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合格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而那个年代的他们,几乎就超越了年代,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素质教育。 如果把一个人的素质比喻成一棵大树,则考试成绩不过一个树枝而已,素质是本,考试是末。应试教育做的事情是本末倒置,结果重于过程,而我们应该本末正置,过程重于结果。只要学生素质提高了,考试成绩也上去了。这是很合乎逻辑的,原则上,素质高的学生是不怕考试的。 有的人可能会问,那为什么我们这里出现了“搞素质教育成绩就下降”的现象呢?这很值得研究。我怀疑这是搞的“素质教育”不够真实,或者不够扎实,只是一些活动点缀,或者没有长期坚持,总之没有帮学生学会真本事,考试自然就要吃亏,当然这也与我们的考试题目有关。还有,现行教材和教参是与应试配套的,按照这套东西教学,你就可能很自然地走上应试之路。我发现,身边每一位成功的教师,都有一套自己的办法,可见,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素质达不到一定的水准,又急于打出“素质教育”的旗号,就很容易变成邯郸学步那样,素质教育没弄好,原来应试教育的本事又没得发挥。 我们的一些素质教育“样板”,可能就是这类产品。素质教育的前提是教育者特别关心、始终关心自身素质的提高,没有这个前提,素质教育

文档评论(0)

44777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