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课件精品.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博弈论课件精品

会计学院(会信10-1) 徐彦娟 201005000969 1 1928年,冯·诺依曼证明了博弈论的基本原理,从而宣告了博弈论的正式诞生。 博弈论(Game Theory),是指研究多个个体或团队之间在特定条件制约下的对局中利用相关方的策略,而实施对应策略的学科。有时也称为对策论,或者赛局理论,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理论和方法,它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既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新分支,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励结构(游戏或者博弈(Game))间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 3 《三国演义》是一部以历史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传统的解读者大多从历史和文学的角度切入,然而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三国演义》其实是一部经典的关于博弈论实践的著作。用博弈论的观点分析各国纷争的策略选择,无疑对市场竞争的企业策略的选择有所借鉴。 三国 三国中的博弈论 案例一 2 案例二 目錄三 案例三 媒 介 计 划 24 一、赤壁之战的博弈分析 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获胜,曹操大败,刘备顺势取了荆州。去江东前,诸葛亮曾笑对刘备说:“亮借一帆东风,直至江东,凭三寸不烂之舌,说男北两军互相吞并。若南军胜,共诛曹操以取荆州之地;若北军胜,则我乘势以取江南可也。” 刘备认为“此论甚高”。其实诸葛亮这里说的不全是实话。诸葛亮早已看出如果曹操胜,则对刘备一方是最为不利的,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因此,诸葛亮所设想的两种结果其实只有一种是可能的,即南军胜刘备趁机取荆州。荆州是赤壁之战最重要的战果之一,这个战果却被出力很少的刘备摘去了。我们可以从博弈论的角度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从博弈论的角度进行分析。赤壁之战中,合力抗曹的孙刘之间存在着一种博弈,这个博弈就是博弈论中有名的“智猪博弈”。曹操虽百万大军压境,然而“曹操之众,远来疲惫;近追豫州,轻骑一日夜行三百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橹缟者也。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荆州士民附操者,迫于势耳,非本心也。今将军诚能与豫州协力同心,破曹军必矣。”在孙刘联盟之中,刘备一方有两个策略可以选择,可以选择出兵或者不出兵只出计;孙权一方也有两个策略,可以选择出兵,或者不出兵。可是对于刘备一方,如果孙权出兵,自己将会选择不出兵,等破曹之际可趁机取荆州;如果孙权不出兵,自己出兵,必然战败,所以也会选择不出兵。可见无论孙权是否出兵,刘备的最优策略是不出兵。而对于孙权一方,知道刘备新败,不会出兵,那么自己的最优策略是出兵以保江东。我们可以列出不同战略组合下的支付矩阵,利用重复剔除劣战略得到均衡解“ 孙权出兵,刘备不出兵”。赤壁之战中刘备好比小猪,孙权好比大猪,孙权全力以赴抵抗曹操,刘备只出计出策,坐收渔利,但是二者所选策略都是最优的。 二、空城计的博弈分析 《三国演义》的“空城计”描述诸葛亮在兵败之际,仍能以虚张声势的空城计,吓退魏国名将司马懿,安全地退回蜀国境内。当时诸葛亮正处于街亭失守而退却到西城之时,身边只有老弱兵卒2500余人,司马懿15万精兵抵达西城, 多数人认为,此战司马懿中了诸葛亮之计,其实不然。在诸葛亮和司马懿的众多交锋之中谁更胜一筹,难以定断。诸葛亮曾说司马懿:“彼深知我也”,“吾岂惧曹睿耶,所患者为司马懿一人而已”。而且从“诸葛亮六出祁山皆未获全胜”、“借吴刀杀关羽”、“马谡失街亭”、“神速擒孟达”、“百日平辽东”、“韬晦诛曹爽”可以看出司马懿和诸葛亮不分伯仲。其实这是一个不完全信息博弈。表面上看,诸葛亮拥有更完全的信息,司马懿中了孔明的“空城计”。其实情况恰恰相反,诸葛亮是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才运用猜测变量来此一博。诸葛亮知道,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弃城而走自己必败,但是利用空城计却未必失败,一方面他认为,司马懿或者识破或者未曾识破这是一座空城,都有进兵的可能,从而大获全胜而归,回报魏主;另一方面,诸葛早就看出了司马懿的窃国计划,他明白如果司马懿杀了自己,蜀国立刻就会亡掉,那么拥有魏国全国兵权的司马懿羽翼尚未丰满,必然被架空和下野甚至迫害,这将直接导致司马懿全盘计划落空,所以也有退兵的可能。而对于司马懿而言,他知道街亭之失对蜀军是一巨大打击,蜀国大军必定已退,魏军大兵濒临城下,即使城中有兵,此战必胜,诸葛亮必定被擒,但是诸葛亮若死,自己在魏国也不再有利用价值了,甚至招致杀身之祸。所以司马懿拥有更完全的信息,一方面无论诸葛亮选择什么策略,自己要是选择进兵策略一定会取得成功,但是这会对自己将来的计划极为不利;另一方面如果诸葛亮弃城,自己退兵难服众将,也难以向魏主交代,虽然兵权不至于被剥夺,但对自己兵权的控制是不利的,如果诸葛亮用空城计,反而可以给自己一个退兵的借口从而确保自己的兵权。而诸葛亮不具备完全信息,以a的概

文档评论(0)

jsntrgzxy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