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酶工程 7 催化抗体幻灯片.ppt

  1. 1、本文档共8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 抗体酶或催化抗体 抗体酶: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的一种具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是利用生物学和化学的成果在分子水平上交叉渗透研究的产物;其本质上是免疫球蛋白,只是在其易变区被赋予了酶的属性,因此抗体酶又称为催化抗体(Catalytic Antibody)。 ——Lerner(1984)提出:若以过渡态类似物为半抗原,则其诱发产生的抗体应该与该类似物具有互补构象;这种抗体与底物结合后,就能够诱导底物进入过渡态结构,从而引起催化作用。 ——1986年Lerner研究组在《Science》上发表了抗   体酶研究的实验结果,标志着抗体酶的研究进入   了一个新阶段。 半抗原与催化性抗体 半抗原:是一类小分子化合物,本身不能诱导免疫应答,只有当共价结合到具有免疫性的蛋白质后,注射动物才能诱导出与半抗原特异性结合的抗体。如果半抗原是酶的过度态结构类似物,则有可能获得具有催化活性的抗体,也就是抗体酶。 实 例:以一羧基酯和酰胺的水解为例,根据反应机理,其过渡态应该为一个四面体结构,以具有四面体结构的高能中间类似物作为半抗原,均能获得预期的抗体酶;该抗体酶与过渡态类似物具有完全互补的立体结构。 半抗原设计中应考虑的问题: 产生的抗体是否具有预期的催化活性; 能否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半抗原结构与催化抗体之间的关系: 半抗原结构中应含有芳香结构:含芳香结构的半抗原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 催化抗体与半抗原的亲和力:一般认为结合常数Ki应小于10-6mol/L,容易获得高效催化抗体; 诱导羧酸酯、酰胺水解的催化抗体,可以利用具有四面体结构的过渡态类似物作为半抗原; 半抗原的设计应考虑催化反应的环境与反应机制。 自从抗体酶制备成功以来,迄今已成功地开发出天然酶所催化的六种酶促反应和数十种类型的常规反应的抗体酶。 ——包括酯、羧酸和酰胺键的水解反应、酰胺形成、光诱导裂解和聚合、酯交换、内酯化、Claisen重排反应、金属螯合、环氧化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化学上不利的环化反应、肽键形成反应、脱羧反应、过氧化反应、周环反应等。 抗体酶催化的反应专一性相当于或超过酶反应的专一性,催化速度有的可达到酶催化的水平。 ——但一般来说,抗体酶催化反应的速度比非催化反应快102~106倍,仍比天然酶催化反应速度慢102~104倍。因此,开发制备高活力抗体酶的方法仍是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奋斗目标。 抗体酶的发现不仅提供了研究生物催化过程的新途径,而且能为生物学、化学和医学提供具有高度特异性的人工生物催化剂,并可以根据需要使人们获得具有某些不能被酶催化或较难催化的化学反应催化剂。 抗体酶的出现,意味着有可能出现简单有效的方法,从而人们可凭主观愿望来设计蛋白质。 ——这一发现是利用生物学与化学成果在分子水平上交叉渗透研究的产物。由于抗体酶对于多学科展示了较高的理论和实用价值,已引起科学界广泛的关注。 催化抗体的例子   Haynes等在3.0?水平上测定了具有分支酸变位酶活力的抗体酶1F7与其过渡态类似物的复合物的三维结构。 ——晶体结构数据表明,过渡态类似物是结合在可变区6个CDR (Complem-entarity determinative region, 互补决定域 )的顶端,主要是和重链结合,有7个残基与其结合,而轻链只有1个残基与之结合。这同其他的抗体是一致的。 抗体与半抗原的识别包括了疏水、静电和氢键等的相互作用。半抗原在抗体结合部位中的取向是由它的2个羧基的特异相互作用决定的。C10羧基与Tyr-L94的酚基形成氢键而固定;而C11羧基则是半抗原被包埋得较多的部分。它可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这个水分子再同ASP-H97主链羧基氧形成氢键。 Arg-95H侧链处于C-11羧基的上面,这个位置也使它靠近过渡态类似物的醚氧基,以提供静电互补,同时该残基还部分地保护了配体同溶剂的接触。因为已有分枝酸变位酶与上述同一过渡态类似物的复合物的2.2 ?晶体结构,因而有可能对酶复合物与抗体酶复合物进行结构比较。 结果表明,二者的催化机理完全类似,但抗体酶的活性部位是在相邻两个亚基的界面上,从而与所结合的过渡态类似物形成了广泛的疏水键、离子键和极性键。 过渡态类似物与酶结合的解离常数Ki为3μmol,比1F7(Ki=0.6μmol)大约高5倍,说明酶与过渡态类似物之间的匹配更为精确,其间有更多的静电相互作用,包括2个精氨酸的正电荷和一个谷氨酸的负电荷,这可能就是抗体酶活力比相应天然酶活力低104倍的原因。 Zhou等由N-酰基氨基酸苯酯的过渡态类似物诱导产生抗体17E8,能催化甲酰甲硫氨酸(或正亮氨酸)苯酯水解生成甲酰甲硫氨酸或甲酰正亮氨酸

文档评论(0)

love874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