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判方法.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言实词判方法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与训练》 【复习目标】: 1、了解考纲中对文言实词运用的要求,并领会运用文言实词推断的方法。 2、以练习为导向,学会运用方法,提升解题的能力。 【知识链接】 1、考纲解读:考纲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这些实词包括:(1)常见120实词(一词多义)(2)通假字(3)词类活用 (4)古今异义词 3、考查形式: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从答案编制上来看,测试题目出在“课外”,答案在“课内”。“课外”的含义一般指“选材”是考生未学过的,题目没做过的;“课内”的含义有二;一是测试的知识是我们“教材”已学过的,二是我们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加以推断运用。所以,巩固好课内文言文的基础知识是复习的关键。 4、命题分析 (1)文言实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全国所有高考语文试卷,对这一考点均作了考查; (2)文言实词是理解文言文内容的基础和关键, 是每套试题命题的必考项目; (3)考查形式有两种,一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实词,二是融合到翻译题中。 【字音推断法】 古代汉语中,语音和语义有一定的关系,在本义或引申义解释不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运用通假字音同或音近的原则,大胆逆推,找到通假关系,用本义去解释借义,从而释出符合语境的意思。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1)进住夏口(《赤壁之战》) (“住”通“驻”) (2)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荀子?天论》)(“倍”通 “背”, “倍道”就是“违背自然规律”。) (3)昌宗从旁趣说,使速言 (“趣”就是通假字,通“促”,意为“催促”) (4)使有司宽政,毁关(去掉关税),去禁(禁令),薄敛,已责。(《左传》) 责, 意思为___________ 责”就是“债”字,但是它在上古可用作动词,兼有讨债的意义。它之所以从贝,是因为贝表示财。《左传》昭公二十年:“使有司(主管机关)宽政,毁关,去禁废除各种,薄敛(减少田租),已责(停止讨债)。”这是“责”的本义。 (5)“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景” (6)“则仆偿前辱之责”(苏轼《教战守策》) “责”字 【代入推断法】 仅适用于选择题。把词义代入原文中去理解,通过比较考查,推断出词义的正确判断。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000年高考) A,威自京都省之 省:探望 B,不审于何得此绢 审:知道 C,自放驴,取樵炊爨 樵:打柴 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信:使者 解释代入原文中,文意贯通,解释准确即为正确判断。 A项把“省”释为“探望”,根据上下文意和平时的“省亲”类比,推断A正确。 B项把“审”释为“知道”,根据上下文意和平时的“当局者迷,旁观者审”类比,推断B正确。 D项把“信”释为“使者”,根据上下文意和平时的“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类比。 推断D正确。C项把“樵”释为“打柴”,关键看是名词还是动词,从“取樵”这一动宾式看,“樵”应是名词“柴”,所以本题选C。 【联想推断法】 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联系教材,联想成语,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之不拔者二耳。 拔:被攻取。 B.齐人未附。 附:归附。 C.使老弱女子乘城。 乘:巡视。 D.齐人追亡逐北。 北:指败逃者。 联想:1、其后秦伐赵,拔石城。《廉颇蔺相如列传》 2、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赤壁之战》 3、乘彼垝垣,以望复关。《诗·卫风·氓》乘:登上、登临 4、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过秦论》 【成语对应法】 借助熟知的成语和熟知的实词推断词义。例如: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借助熟知的成语中的实词词义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有时也能使解题“柳暗花明又一村”。 5、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殚精竭虑。殚、竭:尽 赵奢之伦制其兵—— 不伦不类。 伦:类 夫晋,何厌之有—— 贪得无厌。厌:同“餍”,满足 使弈秋诲二人弈—— 诲人不倦。 诲:教导、指导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长治久安 治:安定,太平 做p99页横线以上的第3(2)题。 【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

文档评论(0)

wh9040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