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杰生走进新课改教学建议.ppt.ppt

  1.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陈杰生走进新课改教学建议.ppt

一、课程改革的一般概况 定义:课程改革对基础教育领域学校而言,是指针对学校课程加以改变,减除其缺点,扩充其优点,籍以促成教育目标和教育理想的实现。简言之,就是根据教育理想去改变课程现状,以适应学习者的和社会需求的一个过程。 课程改革的现状: 1、纵观世界各国的教育,近代课程总是通过不断变化来适应时代要求。 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已经进行了七次课程改革,从过程来看,为第八次课程改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但从效果上看,基本上属于无功而返。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们的改革始终停留在课本内容改革的层面上,无法深入下去。 3、我省课程改革的现状:初中从2002年开始 了课程改革,普通高中2006年秋季也开始实施新课程标准。但是初中课改有走回头路的倾向。 主要原因: 第一、课堂教学和评价标准脱节。 第二、初中教学和高中教学脱节。 第三、不同学科评价地位存在着差异。 课程改革的内容 第一是课本的内容改革 第二是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第三是教学评价标准的改革 2、统一标准下的公平性。由于现存高考制度的不可替代性,为应试教育的先天不足提供了最大的隐蔽,而且受到社会普遍的认可。在当今中国,没有什么比公平性更能够引起普通民众的关注。 2、校本培训的形式多样,但是对我们一线教师帮助最大的,提高专业素质最快的莫过于我们通常说的“集体备课”(以下简称“集备”)。 3、集备是一把双刃剑,需要我们趋利避害。 首先,在统一标准的应试模式下,集备功不可没。在新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面对新的理念、教材、教法、评价标准,需要集体的力量才能完成。因此加强集备势在必行。 其次,以往的应试教育背景下的集备过程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具体表现在: (1)对于课本知识的准备过于细腻和繁杂。 (2)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准备,侧重点有所偏离。 (3)对课堂教学模式的准备,重视因材施教,忽视了因才施教。 一、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首先,实施互动教学模式,可以避免课堂教学的教条化。 教条化的课堂教学,教师把教材中的内容当作金科玉律,把教参中的提示当作颠扑不破的真理,把预设的教案当作亦步亦趋的向导。 教学过程异化为:教师如同钦差大臣,照本宣科宣讲课程如同宣读圣旨。学生成为俯首听命的臣民,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学生的质疑就更谈不上了。 在师生互动的新课程模式下,教师与学生都是课堂活动的参与者,他们之间的交流互动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 所以,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的思考、质疑、解惑的过程。 通过一系列师生互动、交流反馈过程,让学生理清思路,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 其次,实施互动教学模式,可以避免课堂教学过程的单一化。 单一化的教学过程的主要表现 : 在教学目标上,对知识“情有独钟”,对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意志、价值观没有足够重视。课堂上过分关注固定化的静态知识,重视结论性的或者事实性的知识,而对程序性知识、探究知识的方法极少涉及,这种重结果忽视过程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对不少知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知其之所在而不其所以来,更不知其所以去。 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课堂教学要达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 。 课堂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活动过程,更重要的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思维的过程。 而学生思维的培养过程,是学生对周围事物观察和思考活动的结果,是学生对课堂教学过程反馈的过程,是学生的一种主动活动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过程。 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标准实施所追求的最良好的教学境界。 二、师生互动的可能性 首先,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的确立。 从教育理论层面来说,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对教育对象有一个新的认识,对教学过程有一个新的设计,对教育结果有一个新的预测。 从哲学层面来说,新课程理念是对课程存在和课程改革的客观反映,在本质上就是教师教育行为中或明确或隐含的新的教育世界观与方法论,是教育文化和教师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次,以生活逻辑为主线的教材编写方式。 摒弃了以理论知识为主线的编写模式。 采用了以生活逻辑为主线的教材编写方式。 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例子作为情景切入点。 以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为编写指导思想。 以学生关注的未来发展为课堂主要关注点。 为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提供了可能性。 第三,学生是

文档评论(0)

7598659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