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古代汉语的修辞方式课品.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十四)古代汉语的修辞方式课品

6. 夸饰(夸张) 以事物的基本特征为依据,以作者的真情实感为基础,以加强表现力为目的。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诗经·卫风·河广》) 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鸿门宴》)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燕山雪花大如席。(李白《北风行》) 正确理解夸饰。 《孟子·万章上》:“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郭山村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 明代杨慎《升庵诗话》:“唐诗绝句,今本多误字,试举一二。如杜牧之《江南春》云‘十里莺啼绿映红’,今本误作‘千里’。若依俗本,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杜牧写大地回春景象,用的是夸饰。十里远也是听不到看不见的。 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斗酒十千恣欢谑。” 若据此考证唐代酒价,是不可靠的。 杜甫《逼侧行赠毕曜》:“径须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 这个价钱与李白诗差别很大,没有夸张,可能是可靠的。 杜甫《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宋代沈括《梦溪笔谈·讥谑门》:“四十围乃是径七尺,无乃太细长乎?” 宋代胡仔《渔隐丛话前集》卷八记载,黄朝英反驳沈括说:“古制以围三径一,四十围即百二十尺。围有百二十尺,即径四十尺矣,安得云七尺也?若以人两手大指相合为一围,则是一小尺。安得云七尺也?武侯庙古柏,当从古制为定。则径四十尺,其长二千尺宜矣,岂得以细长讥之乎?” 杜甫诗用夸饰形容武侯庙古柏的高大,沈括和黄朝英都犯穿凿错误。 理解夸饰还需要注意另一种情况。《庄子》中有不少荒诞不稽的故事,如北溟之鱼“不知其几千里也”,上古大椿“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既不可信,也不是夸张,而是为了说明“小大之辨”这样一个深奥的哲理。 * * (二十四) 古代汉语的修辞方式 主讲教师 孙永选 一、关于古汉语修辞 修辞,指的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语言加工活动。 语言表达主要有三个方面: 语法(通不通) 逻辑(对不对) 修辞(好不好)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把修辞分为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两大分野。 以清楚明白、准确恰当为标准的修辞活动是消极修辞。 消极修辞着重于锤炼词语,安排句子。 以鲜明形象、活泼生动为标准的修辞活动是积极修辞。 我们通常所说的修辞格都属于积极修辞,平时所说的“修辞”,一般是指积极修辞而言的。 二、古汉语常见修辞方式 1. 引用(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 征引典籍中的言论、俗语、传说故事、历史事实等来来加强文章的说服力,这种修辞方法叫做“引用”。有三种类型。 A 引言 引用不见于书面的熟语,如格言、俗语、谚语、歌谣等。如: 迟任有言曰:“人惟求旧;器非求旧,惟新。”(《书经·盘庚上》) 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水经注·巫山、巫峡》) B 引事 利用传说故事、历史事实等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如: 昔卫灵公与雍渠同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袁丝变色:自古而耻之。(司马迁《报任安书》)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陆游《诉衷情》) C 引文 引用见于典籍的书面文字。如: 《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孟子·梁惠王》)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 《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苏轼《赤壁赋》) 《论语》: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 譬喻 (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境来比方另一种事物或情境的修辞方式。可以使表达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例如: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齐宣王)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孟子)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 明喻 (有比喻词“如、犹、若”等)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孟子·梁惠王上》) 暗喻 (不出现比喻词)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鸿门宴》) 博喻 (用多种事物比喻同一事物)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 案》) 3. 代称 借用与该事物有某种关系的词语来称谓该事物的修辞方式。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A 用该事物的性状、特征指代该事物 乘坚驱良逐狡兔。(《史记·越王勾践世

文档评论(0)

dart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