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武钢 王志宏.docx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走出武钢,47岁的他成年轻律师2016-04-13 腾讯图片1293评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人社部部长尹蔚民介绍,中央正以钢铁和煤炭两个行业作为化解产能过剩的切入点,造成一部分职工下岗,其中钢铁系统涉及50万人。而武钢集团董事长马国强也公布了武钢减员计划,规模之大,令人震撼:“在去产能这个大背景下,大家已经达成了共识,就是这8万人不可能都炼铁、炼钢,那么只能有3万人炼铁、炼钢,可能有4万人、5万人要找别的出路,这就是武钢现在在做的事情。”李鹏/图 光谷客 嘉木/文(除署名外) (来自:腾讯图片)今年47岁的万志宏是一名去年刚进入实习期的“年轻律师”,而过去的25年里,他曾是武钢的轧钢工人和门卫。从1990年开始,他两次进入武钢,又两次离开武钢,几乎和无法理解他的所有家人决裂。 (来自:腾讯图片)这座本部厂区位于武汉市青山区的“共和国钢铁长子”是1949年后中国开建投产的第一座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在超过半个世纪的时光里,再造了武汉青山,为数万家庭数代人提供了旱涝保收的铁饭碗。而随着中国钢铁行业转入冰冻期,武钢在2015年第三季度进入全面亏损,每月亏损额达到5亿。2016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马国强首度对媒体公开,武钢将从8万人减至3万人。对万志宏来说,这是他预感中,迟早要来的一天。南飞/图 (来自:腾讯图片)2016年3月19日,在武钢体育公园,2016年普惠服务进企业暨助推武钢转型大展大型招聘会启动。武钢职工穿着武钢工作服,拿着《武钢工人报》前来寻找合适的工作。“这衣服也不知道还能穿多久!”武汉市人社局人力资源市场主任李永洪说:“此次分流人员的年龄在40-50岁之间的占到了70%,像从事检验工、机械工等这类一线工种的员工占到了90%。”冬冬/视觉中国 (来自:腾讯图片)在万志宏少年时期,武钢是他和父母弟妹全家人梦寐以求的向往。万志宏和父母弟妹原居于武汉市武昌县第九区(青山行政区前身)余家土库乡,是当地的一户普通农户。从万志宏老家的山村,走到繁华的汉口,要走整整一天。少年万志宏对武钢最深的印象是:工资收入高,还有夏天随便吃的冰棒,随便喝的汽水。资料图:万志宏家未被拆迁前。 (来自:腾讯图片)作为1949年以来工业体系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环,武钢和当时大多数的国营钢铁厂一样,在数十年将武汉东郊的青山变成了一座功能齐全的现代城市,这里不光有以“武钢”命名的学校、医院、派出所、电影院……还有自主生产的冰棒和汽水品牌,成为人们对这个产城一体的封闭小型社会的集体记忆。 (来自:腾讯图片)武钢人是国企员工,工资稳定、福利好,当年的武钢人是率先买上家电的富裕户。少年万志宏曾以为进入武钢是遥不可及的愿望。那时武钢大多数员工是来自全国各地尤其是辽宁鞍钢的技术援建者,本土的村里少有人能与武钢有直接关联。上世纪70年代,武钢曾在村里招人,每户名额一个,万志宏的一位本家叔叔成为幸运儿。而万志宏的父亲万咸超则在1962年初中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返乡务农。 (来自:腾讯图片)1985年,武钢从周边农村征地,万家的部分土地在征之列,万志宏的母亲蔡胜荣成为武钢一名清洁工人,每月工资70多元。1988年,武钢再次扩建,万家的土地和房子尽数被划入工厂范围。万咸超和刚初中毕业的子女万劲松、万秀丽都进入武钢实业公司,在这个1979年成立的钢铁服务配套企业里,三人的职位分别是司机、钳工学徒和包装工。而万志宏在高中毕业后选择了武钢职业技术学校,1990年进入武钢成为第二热轧厂的轧钢工。资料图:万志宏家被拆迁时。 (来自:腾讯图片)进入武钢后,万志宏每月工资100多元,和初中毕业后当了三年学徒的弟弟万劲松差别不大。不同是,万志宏的身份是“全民”、万劲松则是“大集体”。前者属于全民所有制的央企武钢核心企业,是共和国真正的工人阶级,后者则是武钢下属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员工。上世纪90年代后期的国企改革后,他们都成为法律意义上的合同工。资料图:少年时期的万志宏和弟弟万劲松。 (来自:腾讯图片)虽然在身边家人和工友眼里,武钢是人生无忧的保险箱,但万志宏从1990年23岁进入武钢之初,就有一种强烈的不安感。资料图:隔着高大的围墙和铁丝网,厂区外的空地被人们利用起来种上了蔬菜。南飞/图 (来自:腾讯图片)在位于武汉青山区的武钢博物馆内,陈列着武钢钢材大大小小的案列,记录了武钢的辉煌历程。 (来自:腾讯图片)万志宏和工友一样三班倒,每天工作8小时,通过一台按键简洁的机器将钢材轧成各种尺寸。如果有钢材移位,就冲上去踢一脚,免得轧出的尺寸出现误差。“这是一个不合操作规范的动作,但是经常有人这么干。”资料图:昏暗的灯光里,一位工人站在炼钢炉旁。南飞/图 (来自:腾讯图片)他曾亲眼看见一个工友去踢钢材的时候,脚下一滑双腿就被带进了轧钢机,一眨眼双腿就没了。这样的工作让他觉得无聊,他开始写诗,并动了离开

文档评论(0)

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