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沟门水库洪水复核报告供参考学习.docVIP

四沟门水库洪水复核报告供参考学习.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沟门水库洪水复核报告供参考学习

四沟门水库安全鉴定材料之二 榆林市定边县四沟门水库 洪水复核报告 榆林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二○○七年四月 1概 况 1.1流域概况 四沟门水库位于定边县新安边镇四沟门村,距定边县县城75km。水库枢纽以上控制流域面积68.5km2m,主沟道长10.7km,平均比降为3‰。水库所在流域属洛河流域,坐落于白于山区新安边河上游四沟门沟,属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海拔高程1400米。流域内地形支离破碎,梁峁起伏,沟壑纵横,植被稀少,水土流失极为严重。 四沟门水库以上流域地处西北内陆地区属暖温带、中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冬长夏短,春秋不明显,冬春少雨雪,多风沙,无霜期短,昼夜温差大。据定边县气象站资料,多年平均气温7.9℃,极端最高气温37.7℃,极端最低气温-29.4℃;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53%,多年平均降雨量322.4mm;多年平均风速为3.3m/s,最大风速为33 m/s,风向为WN;最大冻土深度133cm。 水库坝址以上流域流域属雨源型河流,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多出现在7~9月,洪水来势猛,陡涨陡落,峰型尖瘦,峰高量小。 1.2工程概况 该水库于1976年10月动工修建,于1980年8月竣工,是一座以拦泥保涧为主,兼有农业灌溉、防洪等综合效益的小(一)型水库。水库按50年一遇洪水设计,500年一遇洪水校核,设计总库容为740万m3,有效库容256万m3,滞洪库容370万m3,死库容114万m3。截止2006年底,水库累计淤积泥沙370万m3。 四沟门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放水卧管、溢洪道三部分组成。 大坝为水坠均质土坝。坝高32.5m,坝顶长120m,坝顶宽8m。大坝坝基建在基岩上,左右坝肩与砂壤土相连,坝基与坝体采用结合槽及齿墙型式连接,大坝迎水坡坡比为1∶10,1∶2.5,背水坡坡比1∶3.0。 放水卧管:坝左岸设10级放水卧管,放水管全长242m,泄水管直径0.4m,最大泄量0.4m3/s,分级卧管第一孔进口高程116m,最高孔进口高程121.49m。 溢洪道:坝左岸设宽浅式砌石结构溢洪道。溢洪道进口底高程124m,底宽10m,边坡坡比1∶0.75,全长261m,最大允许溢洪水深7.5m,超高0.5m,最大允许泄量282m3/s。 2水库防洪标准 2.1原设计防洪标准 四沟门水库原设计防洪标准为50一遇洪水设计,500年一遇洪水校核。 2.2本次复核防洪标准 四沟门水库大坝坝高32.5m,原设计总库容740万m3,依据《防洪标准》GB50201—94及《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水库规模为小(一)型水库,工程等别为Ⅳ等,洪水标准为30-50年一遇洪水设计,300-1000年一遇洪水校核。 结合水库原设计防洪标准,从水库防洪安全角度考虑,本次洪水复核防洪标准采用50一遇洪水设计,500年一遇洪水校核。 3设计洪水 3.1计算方法 四沟门水库流域无水文测站和洪水观测资料,按无资料地区考虑。本次复核分别采用推理公式法、经验公式法、水文比拟法三种方法推算四沟门水库设计洪水。 3.2推理公式法 根据《榆林地区实用水文手册》(以下简称《手册》),查算暴雨、产流、汇流参数,推算设计洪水。 3.2.1设计暴雨 根据《手册》,四沟门水库控制流域面积为24km2,小于100km2,故设计暴雨历时取6小时,暴雨时段Δt=20分钟。查不同历时暴雨量统计值参数Ht、Cv及Cs/Cv=3.5查Kp推求不同设计频率的点雨量,由暴雨点面关系算得面雨量。设计暴雨成果见表3—1。 表3—1 设计暴雨计算成果表 历时 (h) 统计参数 不同频率(%)雨量(mm) Ht Cv Cs/Cv 0.2 2 点雨量 面雨量 点雨量 面雨量 0.33 17.5 0.62 3.5 76 50 45 1 23 0.64 104 97 67 63 3 33 0.68 159 150 101 95 6 39 0.68 188 178 119 113 根据《水文手册》对暴雨区查得的该区6小时的时程分配比例,作为流域设计暴雨的时程分配概化雨型。 按计算的各时段面雨量计算时段差面雨量,见表3-2。 表3-2 暴雨时段差面雨量计算表   项目 频率 HB0.33 HB1-HB0.33 HB3-HB1 HB6-HB3 合计 p=0.2% 59.3 21.1 54.5 14.0 148.9 p=2% 38.6 12.8 33.9 8.9 94.2 面雨量时程分配:时段差面雨量相应时段分配百分数得各时段面雨量如表3-3。 表3-3

文档评论(0)

jsntrgzxy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