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儿推拿学供参考学习
本文由星星与叶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小儿年龄分期】 14 周岁以下,6 周岁以下,3 周岁以下 胎 儿 期——从受孕到分娩约 40 周。 新生儿期——从出生到 28 天。 婴 儿 期——从出生后第 28 天到一周岁。 幼 儿 期——从一周岁到三周岁。 幼 童 期——从三周岁到七周岁。 (学龄前期) 儿 童 期——从七周岁到 14 周岁。 (学龄期) 【小儿生长发育】 一视二听三抬头, 四握五抓六翻身, 七坐八爬九扶站, 十捏周岁独站稳 。 【小儿推拿适应症】 ①新生儿疾病:新生儿夜啼、新生儿便秘等; ②传染病:百日咳、麻疹等; ③时令疾病:感冒、暑热症、咳嗽、哮喘等; ④内科杂病:呕吐、腹泻、疳积、遗尿等; ⑤骨伤科病症:桡骨小头半脱位、肌性斜颈、臀肌挛缩、小儿麻痹症等; ⑥预防保健方面。 【小儿推拿特点】 简——简单 便——方便 验——有效 廉——廉价 【小儿推拿特点】 小儿推拿不是推拿诊治方法在小儿疾病中的简单应用,而是在理论、手法、穴位上都有不同于推 拿在其他临床各科中应用的特色。 【小儿生理特点】 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稚阴稚阳” (稚阳未充、稚阴未长) 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纯阳之体” 【小儿病理特点】 1、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2、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小儿辨证论治特点】 四诊:以望、闻为主,问、切为辅( “哑不能言” 、腕部较短三部不分、啼哭影响脉象气息) 。
望指纹: ①一般多用于三岁以下的婴幼儿。 ②指纹是指食指桡侧缘所显露的一条脉络。按指节分为三部:近掌侧一节为风关,第二节为 气关,第三节为命关。 ③中医认为属于手太阴肺经的一个分支;现代医学认为是浅表静脉。 ④检查方法:将小儿的手放在光线较亮处,医生用手指轻轻从命关推向风关,使指纹容易显 露。 【小儿辨证论治特点】 ⑤临床意义: 三关测轻重——位置。 位于风关→病症较轻,多为表证。 位于气关→疾病由表及里。 位于命关→疾病严重。 透关射甲→病症极其严重。 红紫辩寒热——颜色。 浮沉分表里——深浅。 淡滞定虚实——颜色。 【小儿推拿手法】 1、定义:是以医者的手或借助一定的器具、介质,按各种特定的技巧和规范化的动作,以 力的形式在小儿体表进行操作的方法。 2、要求: ①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 ②轻快、柔和、平稳、着实 3、补泻:结合所刺激的穴位和部位 4、介质: 滑石粉、水、麻油、凡士林、葱姜汁等 5、顺序: 先上肢,次头面,再胸腹、腰背,后下肢 6、处方:手法+穴位+时间(操作次数) 如:揉太阳 100 次、捏脊 10 遍、摩腹 2 分钟 1、小儿推拿八法: 按、摩、掐、揉、推、运、搓、摇 2、其它手法: 拿、捏脊、捻、拍法等 3、复式操作法: 黄蜂入洞、运水入土、运土入水、打马过河、水底捞月、揉脐及天枢龟尾并擦
1、按法: 、按法:
垂直方向 逐渐用力 按而留之 逐渐放松 2、摩法: 、摩法: 在体表做环行而有节奏的抚摩, 不带动皮下组织 3、掐法: 、掐法: 用指甲垂直方向用力,多用于急救。 人中,老龙,内关,合谷 4、揉法: 、揉法: 轻柔缓和的环旋运动, 并带动皮下组织。 中指揉法多用(单指揉法、双指揉法、三指揉法) 。 5、推法 、推法(代表性的手法) ①直推法——用拇指的桡侧缘或食指、中指的指面做直线的单方向的运动。除单手操作外, 有时用双手交替进行;速度易快,200—300 次/分。要求轻快连续,一拂而过,以推后皮肤不发 红为佳。 ②旋推法——用拇指指端或罗纹面在某一穴位上做旋转推摩。 ③分推法——分法,用双手拇指指端或罗纹面从中间向两旁分向推动,可以是直线的,也可 是曲线的。 ④合推法——合法、和法,与分推法相反。 ⑤运推法——运法,用拇指指端或中指指端从一点向另一点作弧形或环形推动的方法。宜轻 不宜重,宜缓不宜急。 (最轻) 6、拿法: 、拿法: 相对用力捏住,逐渐内收提起,持续不断揉捏 拿五经 拿风池 拿肩井 7、捏法→捏脊→捏脊疗法→捏积疗法: 有病治病,无病防病 ①用拇指桡侧缘顶住皮肤,食、中指前按,三指同时对称用 力捏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南方多用,又称“翻皮肤”。 ) ②用食指中节桡侧缘顶住皮肤,拇指前按,两指同时对称用 力提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北方多) 。 要领: ↗捻动(食指、中指) 捏住→提起→ ↘推动(拇指) 捏脊的部位主要在背部脊柱及两旁,脊柱在背部的正中,是 经络中的督脉所在,脊柱的两侧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路线,经 络穴位有风府、大椎、腰俞、至阳、命门、腰阳关、八髎、背俞 穴等。 俯卧位, 背部肌肉放松。 用两手拇指桡侧面顶住脊柱两侧皮肤, 其余四指前按, 相对用力 (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