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考点规范练:10中国古代的农业(岳麓版)Word版含解析.docVIP

高考历史一轮考点规范练:10中国古代的农业(岳麓版)Word版含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历史一轮考点规范练:10中国古代的农业(岳麓版)Word版含解析

中国古代的农业 一、选择题                  1. 右图反映的是(  ) A.“小国寡民”的生活图景 B.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 C.儒教“夫为妻纲”的伦理观念 D.“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关系 2.(2015安徽合肥三模)有史书记载,“水以轮济。假一毂汲引之利,为万顷生成之惠”“神机日夜运,甘泽高下普”。此农具的发明(  ) A.体现了农业基本模式 B.推动了水田农业的发展 C.改变了农村产业结构 D.形成了完备的灌溉体系 3.(2015福建漳州质检)春秋时期的《管子·轻重乙》记载:“一农之事必有一耜、一铫、一镰、一钅辱、一椎、一铚,然后成为农。”其中并未提到犁,对此的合理解释是(  ) A.井田制已经瓦解 B.铁器牛耕尚未普及 C.土地私有成为主流 D.青铜农具仍在大量使用4.(2015山东济南一模)下图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据此推断,空缺方框A、B处最有可能填写的是(  ) A.铁犁牛耕、家庭农业 B.奴隶制经济、封建农业 C.集体劳作、自然经济 D.集体劳作、铁犁牛耕5.从西汉中期耦犁推广以来,中国古代的农业工具不是向大型、高效发展,而是逐步被改造得比较轻便灵巧。这说明古代农具(  ) A.已经达到定型阶段 B.逐步走向停滞落后 C.适应小农经济需要 D.严重制约农业发展 6.(2015江苏泰州二模)据《欧阳修集》载:“民有幸而不役于人,能有田而自耕者……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役之多者为大役,少者为小役,至不胜,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由此可见,自耕农(小农)经济生存的不利因素是(  ) A.封建国家的沉重赋役 B.自然灾害的影响 C.封建地主的土地兼并 D.小农经济的脆弱 7.(2015天津南区一模)《吕氏春秋》中记载:“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从这则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的最准确的信息是(  ) A.郡县制优于分封制 B.井田制遭到了破坏 C.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D.社会出现两极分化 8.(2015广东佛山二模)古代民众生活艰难的现象,战国时期的记载大多类似“天饥岁荒,嫁妻卖子”,西汉以后多有类似“卖田宅、鬻子孙”的记载。这种变化反映了(  ) A.战国时期井田制得到完善 B.汉代民众生活更加艰难 C.土地私有制得到发展 D.商品经济呈发展趋势 9.(2015江苏淮安四模)《汉书·食货志》载:“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这段话主要反映了(  ) A.土地兼并的危害性 B.小农经济的封闭性 C.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D.土地私有的合理性 10.《华阳国志》卷三《蜀志》中有一段文字:“溉灌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这段文字称颂的是(  ) A.曹魏马钧改进的翻车 B.蜀汉治理四川有成效 C.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D.都江堰的兴修之功11.中国古代南北朝时期,人们生活中开始常用“佃客”“典计”“衣食客”等称谓。这反映出当时(  ) A.农业生产中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战乱使大量人口失去土地 C.租佃关系在农村普及 D.自耕农经济开始逐步走向解体 12.《中国的现代化》一书中说:“没有充分的土地,但却拥有充裕的劳力,中国人本可全力以赴去生产资本以弥补土地的短缺。但是实际上,在力图节省土地的同时,技术发展反倒专注于能更密集地使用劳力的手段。”这段材料强调了(  ) A.中国农业没有技术革新 B.技术落后阻碍了中国农业发展 C.过多的人口阻碍了中国农业发展 D.精耕细作是中国农业的主要特点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侯,下诏曰:“方今之务,在于力农。”以赵过为搜粟都尉。过能为代田,一亩三甽。岁代处,故曰代田。……用耦犁,二牛三人。一岁之收常过缦田亩一斛以上,善者倍之。……过试以离宫卒田其宫壖地,课得谷皆多旁田,亩一斛以上。……至昭帝时,流民稍还,田野益辟,颇有蓄积。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窃惟四民之中,惟农最苦。农夫寒耕热耘,霑体涂足,戴星而作,戴星而息。蚕妇育蚕治茧,续麻纺纬,缕缕而积之,寸寸而成之,其勤极矣。而又水旱霜雹蝗蜮间为之灾,幸而收成……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已有矣。农夫蚕妇所食者糠籺而不足,所衣者绨褐而不完,直以世服田亩,不知捨此之外更有可生之路。 ——(宋)司马光《传家集》 材料三 在传统时代,所谓农业生产结构,其主要生产要素可归纳为四项:(1)耕地;(2)作物;(3)农具;(4)劳力……农业负担过重,这是一个比起小农经济的生产结构不符合现代要求更为严重、更为致命的病症。……中国的传统农业,无论从其现实的经济效益,还是潜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