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浪底风景区崩塌及其防治
小浪底风景区公路边坡崩塌及防治
陆富龙
河南省地质矿产开发局第三地质勘查院 河南洛阳 471023
摘要:小浪底风景区是景区重要的旅游交通要道小浪底风景区小浪底风景区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处,南距河南省洛阳市40公里,北距河南省济源市30公里。310国道、207国道、连霍高速和正在建设中的太澳高速从景区通过,陇海铁路、焦枝铁路、洛阳机场近在咫尺,交通十分便利。小浪底水利枢纽属国家“八五”重点项目,该景区地跨南北两岸,以小浪底水利枢纽为依托,以山、水、林、草为特色的生态园林优美壮观AAAA级景区处在国家黄金旅游线路河南“三点一线”的中心部位小浪底水利枢纽是景区重要的旅游交通要道落石、滚石等地质灾害,对过往车辆和游客的安全了较大的威胁。III区)与连地管理大门西侧(IV区)的地段,出露有第四系上更新统第四系松散堆积层
统(Q+dl)统(Ql + eol+dl)IV级阶地上,上部为棕黄色粉质粘土,下部为砂砾层。
③上更新统(Ql)II级阶地上及河床下部,上部为粉质粘土、粉土,下部为砂砾层。
④上更新统(Qeol+dl)
⑤全新统积层(Q4+dl)
I级阶地上,以砂、砂卵石、新近堆积土为主。260m以下岸坡)及左岸单薄分水岭东坡均为顺向坡,地层多倾向东或北东。场地区断裂主要有封门口断裂—五指岭断裂、石井断裂、白鹤—石陵断裂三条断裂。
1.4公路建设
浪底水利枢纽修建对底脚切割,道路两侧形成了较陡的路堑边坡I区);2、小浪底工程黄河大桥北端东侧(国家水质监测站对面)(II区);3、砚瓦河桥东侧(III区);4、连地管理大门西侧(IV区);5、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示厅对面已做防护网的东侧(V区);6、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示厅对面已做防护网的西侧(VI区); 7、航空度假村大门口公路西侧(VII区);8、航空度假村大门口公路东侧(VIII区)。见表1边坡特征统计表.
2.2崩塌成因分析
(1)地形地貌
根据现场调查,治理段坡度多在75~85°之间,局部地段近似直立在70-85度之间,高差一般15-30m,最高达45m,高度较大,坡度较陡,砂泥岩互层结构中差异风化,导致层间裂隙比较发育,风化破碎较为强烈,岩体易形成凹腔并沿裂隙产生崩塌、坠落、落石等地质灾害。
表1 边坡特征统计表
Table 1 characteristics of slope statistics
编号 边坡特征 长(m) 高(m) 坡度(°) 岩层产状 节理裂隙 I 470 18.0~45.0 75~85° 50°∠6° 189°∠85-90°;255°∠81-88° II 145m 21.0~42.0m 70~82° 50°∠6° 189°∠85-90°;255°∠81-88° III 230m 14.0~21.00 80~85° 334°∠21° 203°∠71°246°∠87°;129°∠88°, IV 260m 12.0~27.0 72~82° 323°∠21° 210°∠75°;252°∠85°;132°∠86° V 510m 18.0~45.0 73~83° 128°∠8° 358°∠83°;21°∠89°;258°∠86° VI 180m 22.0~34.0 75~82° 152°∠8° 32°∠89°;332°∠88° VII 80m 13.0~30.0 75~88° 154°∠11° 330°∠88°;261°∠89°;44°∠84° VIII 245m 12.0~34.0 75~88° 154°∠11° 330°∠88°;261°∠89°;44°∠84°, (2)地层岩性与岩体结构
从构成该危岩的地层岩性和岩土体结构来看,危岩由二叠系上统与三叠系下统的软硬相间的砂岩、泥岩不等厚互层组成,泥岩一般较薄,岩层平缓。不同岩性具有的物理性质不同,砂岩抗风化能力强,具有脆性破坏特征,泥岩质软,具有饱脱水风化特征,易产生塑性破坏,泥岩及砂岩的差异风化强烈,层理发育,加之陡倾裂隙以及次生拉裂隙和岩层层面裂隙的切割,将岩层切割成大小厚度不等的各种块体,悬靠于陡壁上形成危岩。此外,在陡壁中下部,泥岩质软,抗风化能力弱,故在砂泥岩接触带由于差异风化形成凹腔,砂岩外凸,随着泥岩凹进深度的增加,上部岩体在各种应力作用下,引发张应力,促使陡倾裂隙进一步发展拉张,在应力集中部位产生从下到上新的拉裂缝,是稳定岩体逐渐变为非稳定岩体,在卸荷、风化、地下水、地表水等内外应力作用下拉开,松动形成危岩。上述危岩体一旦失去下部支撑或震动,即发生崩塌、坠落、落石等灾害。
断层、节理裂隙破坏岩石的完整性,断层、裂隙是影响崩塌的主要内因之一,它可将整体的岩层分割成小的块体,在长期风化作用下,裂隙逐渐扩大、加深、延长,使岩体支离破碎,分离解体,形成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