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莹__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足针疗法: 取穴:肾穴、坐骨1、坐骨2、腰痛穴、腰腿穴。 肾-涌泉穴两旁各1.5寸。 坐骨1 -足第4趾根部后4寸处。 坐骨2 -足背,足临泣穴与地五会穴连线的中点。 腰痛穴-第1跖骨小头外侧前方凹陷中。 腰腿穴-解溪穴下0.5寸,两旁凹陷中,一足两穴。 [注意事项] 1、针刺可配合理疗、推拿。 2、注意局部保暖,勿过度劳累,宜平卧硬板床。 3、结合腰部保健体操、气功及功能锻炼。 [调护] 1、急性期之后应尽早进行功能锻炼。 A.抬下肢:仰卧位,双下肢伸直,先抬健侧下肢,再抬患肢,抬起后在空中停留一会儿,反复20次。 B.昂胸:俯卧位,用双上肢支撑着胸部抬起,头部向上昂,停留一会儿,再慢慢放下,反复10次。 C.燕飞:俯卧木板床上,双手放于身体的两侧,下肢伸直,向上抬起,头和上肢同时向上抬,只腹部着床,双手也同时向上背,停一会儿再慢慢放下,反复10次,每天争取做5~10次。 2、治疗期间病人要卧硬板床休息,注意腰部保暖。 3、平时要避免过度弯腰或过长时间弯腰劳作,避免用力搬抬过重物品;弯腰用力时要注意用力平衡,以免扭伤腰部。 夹脊:俯伏坐位或俯卧位,在脊柱区,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17穴。 肾俞:在脊柱区,第2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委中:在膝后区,腘横纹中点。 绝骨: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3,腓骨前缘。 环跳:在臀区,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点处。 阳陵泉:在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中。 伏兔:在股前区,髌底上6寸,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 足三里:在小腿外侧,犊鼻(ST35)下3寸,犊鼻(ST35)与解溪(ST41)连线上。 人中:在面部,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妇女节快乐! 腰椎间盘突出症 第93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系腰椎间盘的变性、破坏,髓核从损伤的纤维环处膨出、脱出,其突出的部分和变性的纤维环引起脊髓、马尾、腰神经根的压迫刺激症状,或者是因髓核的变性,软骨板也相继变性,以致髓核突向椎体内。 本病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腰椎髓核脱出症”、“腰椎间盘综合症”。 腰椎间盘的变性、破坏,髓核从损伤的纤维环处膨出、脱出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腰痛及下肢放射性牵涉痛。本症在针灸临床中十分常见,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临床以第四和第五腰椎,第五腰椎和第一骶椎之间的椎间盘突出最多见。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属“腰病”、“腰腿痛”范畴。 根据椎间盘突出的方向分:左突、右突、前突、后突型。 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的髓核止于后纵韧带前方称为“突出”,而穿过后纵韧带进入椎管内的,称为“脱出”。 [病因病机] 多因外伤或受寒所致 。 1、外伤:积累劳损是引起纤维环破裂的最重要原因。当人们向前弯腰时髓核向后方移动,由于受到体重,肌肉和韧带等张力影响,髓核产生强大的反抗性弹力,加之体位的改变及纤维环本身生理缺陷,造成髓核冲破纤维环,而向后方(膨出)突出,造成神经根、马尾或脊髓压迫症状。 2、受寒:由于椎间盘有发育上的缺陷,受寒后使腰背肌肉痉挛和小血管收缩,影响局部的血循环,进而影响椎间盘的营养。同时肌肉的紧张痉挛,可增加对椎间盘的压力,特别对于已有变性的椎间盘,可造成更进一步的损害,致使髓核突出。 构成腰椎间盘突出的因素是椎间盘退变; 与腰部过度负荷、长期震动、脊柱畸形、急性损伤等因素有关。由于下腰部负重大,活动多,故突出多发生于腰4-5与腰5-骶1间隙。 诱发因素 (1)突然负重或闪腰:是形成纤维环破裂的主要原因。 (2)腰部外伤 (3)姿势不当 (4)腹压增高(剧烈咳嗽、打喷嚏、大便秘结、用力屏气时) (5)受寒受湿: (6)职业因素,如汽车驾驶员长期处于坐位和颠簸状态,易诱发椎间盘突出。 [临床表现] 腰部疼痛,有反复腰痛 发作史,休息后症状减轻。 咳嗽、喷嚏、或大便用力 时均可发疼痛加重。 下肢放射性疼痛,疼痛循足太阳及足少阳经筋向下,严重者可影响站立或行走。 突出部位如在中央,则有马尾神经症状,脊椎侧弯; 突出位于神经根的腋部,则脊柱凸向健侧: 突出位于神经根的肩部,则脊柱凸向患侧,以避开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 病程较久者,常出现主观麻木感,多局限于足太阳、足少阳经筋之下段。 中央型髓核突出可发生马鞍区麻痹,患侧温度下降,由于经筋失其濡养,气血闭阻,而发生肢体温度下降。 体针疗法 主穴:病变椎间盘相应的夹脊穴、肾俞、委中、绝骨。 配穴:少阳经型加环跳、阳陵泉,阳明经型加伏兔、足三里,痛甚加人中。 方义: 夹脊为督脉络分布之所,刺之能调整督脉之功能,亦能疏通局部之经气; 肾主骨,取肾的背俞穴肾俞配髓会绝骨以补肾益髓,加之治疗腰背病变主穴委中, 诸穴合用实为治疗椎间盘脱出的有效处方。 早期若以疼痛为主,针以泻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