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晏几道对晏殊的词继承与超越.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晏几道对晏殊的词继承与超越

论晏几道对晏殊词的传承与发展 马晓娟 【内容摘要】宋代父子能词的不少,但父子俱为大家的却只有晏殊和晏几道。晏殊一生官运亨通,贵族生活限制了他的眼界,男欢女爱、离愁别绪是晏殊词的主要内容。晏殊词多反映富贵生活,但笔调淡雅清新,描写准确入神。著有《珠玉词》。晏几道为晏殊幼子,虽出身相门,但仕途坎坷,他为人多情善感、笔下的爱情、离别、怀旧等题材的词作很有特色,充满感伤情调。著有《小山词》。宋初词风沿袭五代馀风。由于北宋前期将近百年的承平,适应当时统治阶级娱宾遣兴、歌舞升平的需要,由晚唐形成的婉丽词风更弥漫一时,晏殊、晏几道是这方面的有代表的作家。宋词发展的趋势是:因袭继承晚唐五代词风,同时又有所创新。晏几道对晏殊词的继承和超越是宋词发展的必然结果。 【关键词】:晏几道 晏殊 继承与超越 ? 论晏几道对晏殊词的传承与发展 马晓娟 我国词史上名家如林,但是,父子并称而又足以影响一代风气的词人只有两对,这就是南唐的李璟、李煜和北宋的晏殊、晏几道。晏氏父子因其相应生辉的艺术成就而被词话家们合称为二晏、或大小晏。晏殊词以柔情为主的题材倾向和以柔软婉丽为美的审美规范在晏几道手中被发挥的淋漓尽致。晏几道词是对晏殊词的深化和超越。 一、从社会生活透析二晏词的传承和发展 生活是一种自觉但并非心甘情愿的选择。尽管晏殊与晏几道处于一个相同的大背景,但是又由于各自具体的生存状态及经历感受的不同,决定他们在对待同样的社会环境时有不同的感情寄托与宣泄。从根本上讲,社会生活对词创作的影响,实际上是文化政策和经济政策的推动。宋朝统治者大力提倡“多积金帛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1]并见司马光《涑水纪闻》卷一和《宋史.石守信传》)于是,导致官宦人家“未尝一日不宴饮”的奢靡风气。这既成就了二晏的创伤取向。也导致了词家生活狭窄,不出花间词的范围。可以说,晏几道前期幸福的生活浇灌了他的“婉约”之花,后期不幸的遭遇成就了他。晏几道犹如柔弱之花,失去了庇护,独与风霜斗妍,因此显得格外出色。 晏殊是北宋前期较早的词家,在当时的影响很大。殊字同叔。江西临川人,少年时以“神童”被荐入朝,后屡居显要,官至仁宗朝宰相,生平喜好文学,又喜欢荐拔人才。晏殊的《珠玉词》大多是在优游富贵的生活中产生的,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晏元献喜宾客,未尝一日不宴饮”,“见每有佳客必留”,“亦必以歌乐相佐”, “乃具笔札相与赋诗,率以为常。他曾嘲笑世人所作富贵曲实为乞儿相,晏殊说:余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乡,而惟说其气象。 [2]吴处厚《青箱杂记》)王灼《碧鸡漫志》中说:“晏元献公长短句,风流蕴籍,一时莫及。而温润秀洁,亦无其比”。晏殊毕竟为自己富贵而平庸的大半生所局限,没能取得更大的文学成就但他的幼子晏几道却因自己落魄的身世、悲愤的感情而在词的造诣上超过了乃父。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是晏殊的第七子。小晏童年时正是晏氏家族赫赫扬扬的时期,父亲高踞相位,六个哥哥也先后步入仕途。他在绮罗丛中长大,在脂粉队中厮混,不知人世艰辛为何物,养就了一身天真烂漫的脾性。可是好景不长。小晏二十几岁时,父亲去世,家道中落。从此他遭遇坎坷,不但终生仕宦不得意,而且还受到种种意外的磨难。神宗熙宁七年郑侠上流民图,反对王安石新法,被逮捕治罪。小晏因曾赠诗与郑,也被牵连下狱。出狱后生活境遇每况愈下。元丰元年其父墓被盗,遗骨被强盗用斧砍碎,这对小晏心灵上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大约五十来岁时,他才当了一名小官——监颍昌府许田镇。不久退休回京,栖身于父亲残留的旧宅。晏几道禀性孤高耿介,与世不合。他的好友黄庭坚在《小山词序》中说他有“四痴”:“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一作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由此可见其为人。正由于他亲历了盛衰不同的环境,饱谙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因而多作感伤调怅之词,以寄托自己的哀愁。他晚年在汴京作词自伤道: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兰佩紫,菊替黄,殷勤理旧狂。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阮郎归》)前人论此词说:“狂者,所谓‘一肚皮不合时宜’发见于外者也”(《蕙风词话》)。由此看来,对不合理现实的强烈不满,不但是此词,也是晏几道后半生的主要思想特征。他的孤标傲世、洁身自好之性,似乎越到晚年越强烈。据说元祐初年,正在翰林学士任上的苏轼想通过黄庭坚会见他,他竟不买帐,谢绝说:“今日政事堂中半吾家旧客,亦未暇见也”(《砚北杂志》)。以后崇宁中,权相蔡京于重九冬至日遣客求他作词捧场,他为作《鹏鸪天》二首,其中“竟无一语及蔡者”(《碧鸡漫志》)。他只愿任情适性,我行我素。 晏几道留给后世的主要就是一部《

文档评论(0)

yd3272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