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辛亥革命时期上的孙中山课品
孙中山简介 孙中山在清同治五年十月初六日寅时(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中国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农民之家,为家中季子。七岁时入私塾接受传统教育。1879年,十四岁的孙中山受长兄孙眉接济,随母乘轮船赴夏威夷,始见“沧海之阔,轮舟之奇”。孙在当地英国国教会开办的用英语授课的小学“意奥兰尼书院”(Iolani School)修读英语、英国历史、数学、化学、物理、圣经等科目。1881年毕业,获夏威夷王亲颁英文文法优胜奖。之后进入当地最高学府、美国教会学校“奥阿胡学院”(Oahu College)(相当于中学程度)继续学业。 1883年由于孙中山有信奉基督教的意向,被兄长送回家乡。同年冬天到香港,与陆皓东一同于公理会受洗入基督教,并就读于拔萃书屋(今日之拔萃男书院)。次年进入中央书院(今日之皇仁书院)。1887年进入香港西医书院(香港大学的前身),1892年7月以首届毕业生中第二的成绩毕业,并获当时之香港总督威廉.罗便臣亲自颁奖。之后他在澳门、广州等地行医。 当时,杨衢云、谢缵泰等人已先以“开通民智、改造中国”为宗旨创立“辅仁文社”。 其孙中山以志业相近,遂与辅仁会社接洽,衢云等欣然同意举全社并入兴中会;于是租赁总会所一处,托名“干亨行”。2月20日,孙中山在香港大学作公开演讲,并提到他的革命思想源于香港。 孙中山最初未言革命,尝于1894年《上李鸿章万言书》中,提出多项改革建议,惟李鸿章断拒。失望之余,孙中山11月24日赴檀香山茂宜岛募款组织兴中会,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口号,计划以排满思想为其革命事业铺路。 1895年孙中山到香港,会见旧友陆皓东、郑士良、陈少白、杨鹤龄等人,准备筹划生平第一个革命组织兴中会,以“振兴中华”为目标。同年2月12日,孙中山在中环士丹顿街13号正式成立了“香港兴中会总会”。 同年2月21日(正月二十七日),兴中会总会在香港成立,与会者皆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誓,兴中会选出杨衢云为会办(当时称为伯理玺德天,即 President),孙为秘书。 3月16日(二月二十日)首次干部会议决定先攻取广州为根据地,并采用陆皓东所设计之青天白日旗为起义军旗,即分工展开各种活动,孙中山主持前方发难任务,衢云主持后方支援工作。孙中山进入广州,创农学会为机关,并广征同志,定重阳节(10月26日)为起义之日。可是因为事先泄密,这次起义失败作收,以陆皓东为首的多数成员被捕处刑,孙中山则被清廷通缉,遭香港当局驱逐出境,流亡海外。孙于11月避往日本,并于此时起剪掉辫子,改穿西服。1896年初与其妻儿抵达夏威夷,再转往美国,希望在旅美华侨中发展兴中会及筹款。 孙中山被推为同盟会总理,再度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确定为革命政纲,并将华兴会机关刊物《二十世纪之支那》改组成为《民报》。 他在《民报》发刊词首次提出“三民主义”学说,即“民族、民权、民生”,与梁启超、康有为等改良派激烈论战。继而编定“同盟会革命方略”,正式宣示进行国民革命,举所誓之四纲,力图创立“中华民国”,并定“军法之治,约法之治、宪法之治”三程序一达成之。 1906年,孙中山由法国到日本,中途逗留新加坡,抵日后又重返新加坡。同年6月,孙中山在晚晴园主持成立同盟会新加坡分会,新加坡由此成为革命党人在南洋的活动中心。 1908年3月27日黄兴由安南率革命军进攻钦州,是第七次起义。4月,黄明堂起义于云南河口,是第八次起义。1910年2月倪映典发动新军起义于广州,是第九次起义。 1909年至1911年期间,孙中山大部份时间花在旅途之上,多次在各国华侨、留学生中筹划革命经费及外国政府支持,然而所得极为有限。与此同时,同盟会及其周边组织快速扩张规模,并于1910年1月,成立同盟会美洲地区总会,期望能吸收更多海外华侨参与革命。直至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日)的武昌起义,革命才取得第一次成功,武汉当日光复,各省同志纷纷响应。 据统计,自1894年到1911年之间发动的革命起义事件计有29次之多。至于1911年的武昌起义是共进会与湖北新军革命团体文学社共同策划的,甚至只是一次偶然的擦枪走火事件。当时孙中山人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典华城(今译丹佛),据《凤凰周刊》说当时的孙中山还在那里打工,因此并不知情,所以孙中山说:“武昌之功,乃成于意外”。受到清朝政府全力追缉的影响,自1907年起孙中山便长期居留欧美各国。武昌起义时,孙中山人在美国丹佛而不在中国。初闻革命成功时,孙中山还有些讶异,但随即在海外华人与美国的同情者间筹集资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