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鲁 迅(下) 鲁迅的杂文 鲁迅的杂文在他的创作中占主要地位,是研究他的思想和艺术的主要材料,撇开杂文、鲁迅便不成其为鲁迅了。据统计,鲁迅一生的创作文学约一百七十万字,其中杂文一百三十五万字,占百分之八十。而后九年所写比前九年多两倍,而后九年中,最后三年所写等于前六年所写。可以说,鲁迅把他的大部分生命与心血都献给了杂文写作,他的思想和人格、天才与个性,在杂文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一、杂文集名的含义 ①《热风》,1918—1924年,41篇。1925年出版。写于新文学高潮期。鲁迅在《题记》里说:“周围的空气太寒冽了,我自说我的话,所以反而称之曰《热风》。”反映出一代思想启蒙者对中国现实的批判热情,以及由这种文化主将们所掀起形成的文化革新的时代气氛。 ②《华盖集》,1925年,所作51篇,1926年出版,鲁迅在《题记》中说:“人有时是要交‘华盖运’的”。“这运在和尚是好运:顶有华盖, 自然是成佛作祖之兆。但俗人可不行,华盖在上,就要给罩住了,只好碰钉子”。当时,统一战线分化。鲁迅遭到现代评论派的攻击。华盖,意谓自己受到挫折与打击,是自嘲,也是讽刺。 ③《华盖集续编》,1926年,所作杂文32篇。1927年所作1篇。1927年5月出版。意与上同。鲁迅在《小引》中说:“年月是改了,情形却依旧”,“因此只得添上两个字‘续编’”。 ④《坟》,收1907年文言文所作论文4篇;1918-1925年所作21篇,1927年3月出版。鲁迅在《题记》中说:“这总算是生活的一部分的痕迹。所以虽然明知道过去已经过去,神魂是无法追蹑的,但总不能那么决绝,还想将糟粕收敛起来,造成一座小小的新坟,一面是埋藏,一面也是留恋。”作者当时思想正处于激烈的变动阶段,他严于解剖自己,正视自己的过去,是一种准备跨入新境界又显得矛盾的心境的体现。 ⑤《而已集》,1927年,所作杂文29篇,附录1926年一篇。1928年出版。此时鲁迅已经经历了“三一八”惨案,又目睹了“四一二”政变。他在“题辞”中写道:“这半年我又看见了许多血和泪,然而我只有杂感而已。泪揩了,血消了,屠伯们逍遥复逍遥,用钢刀的。然而我只有‘杂感’而已。连‘杂感’也被‘放进了应该去的地方’时,我于是只有‘而已’而已!”显然,鲁迅是在感慨文学的无用,愤慨于反动政府与帮凶文人。 ⑥《三闲集》1927 —1929年,所作杂文34篇。1932年9月出版,革命文学论争中成仿吾说鲁迅是“有闲阶级”,“鲁迅先生坐在华盖之下正在抄他的小说旧闻”,“这种以趣味为中心的生活基调,他所暗示着的是一种在小天地中自己骗自己的自足,它所矜持着的是闲暇,闲暇,第三个闲暇。”鲁迅便把同他们的论争的杂文结集为“三闲”,反讥成仿吾。 ⑦《二心集》,1930—1931年,杂文37篇,未附译文一篇。1932年10月出版。1930年5月《民国日报》载有一篇《文坛上的贰臣传——鲁迅》攻击鲁迅,鲁迅公然承认自己确非统治者及其它文化思潮的“忠臣”,存有“二心”。所以取名“二心”,以示立场与信心之坚决。 ⑧《南腔北调集》,收1932—1933 年,所作51篇,1934年3月出版,(1933年1月)当时有署名美子的攻击鲁迅“很喜欢演说,只是有些口吃,并且是‘南腔北调’,然而这是促成他深刻而滑稽的条件之一。”鲁迅在《题记》中回击说:“真的,我不会说绵软的苏白,不会打响亮的京腔,不入调,不入流,实在是南腔北调。” ⑨《伪自由书》,收1933年1月—5月,43篇。1933年10月出版。鲁迅曾为《申报》的副刊“自由谈”写过一些稿子。但他认为:“我知道‘自由谈’并非同人杂志,‘自由’更当然不过是一句反话,我决不想在这上面去驰骋的。” ⑩《准风月谈》,收1933年6月—11月,64篇,1934年12月出版。这些文章也发表于“自由谈”。1933年5月25日《自由谈》编者刊出启事:“这年头,说话难,摇笔杆尤难”,“吁请海内文豪,从兹多谈风月,少发牢骚,庶作者编者,两蒙其休。”鲁迅在“前记”中说:“有趣的是谈风云的人,风月也谈得,谈风月就谈风月罢,虽然仍旧不能正如美意”,“准”意谓够不上真正谈风月的标准,姑且算是谈风月吧。鲁迅表面上谈风月,实际上仍是鼓动风云。“从一个题目限制了作家,其实是不能够的。”这是“武器”,也是“幌子”。 11、《花边文学》1934年1月—11月,所作61篇,1936年6月出版,当时左联成员之一,青年作家廖沫沙化名“林默”,写《论“花边文学”》,鲁迅在《序言》中说到:“这一个名称,是和我在同一营垒里的青年战友,换掉姓名挂在暗箭上射给我的。那立意非常巧妙;一,因为这类短评,在报上登出来的时候往往围绕一圈花边以示重要,使我的战友看得头疼;二,因为‘花边’也是银元的别名,以见我的这些文章是为了稿费,其它也并无足取。”(旧时银元边缘铸有花纹,因此有“花边”之称。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