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考点考向考法综合练(八)Word版含解析.docVIP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考点考向考法综合练(八)Word版含解析.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考点考向考法综合练(八)Word版含解析

考点·考向·考法 综合练(八)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有学者对某次战争曾有这样的评价:此战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此战”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抗日战争 2. (2015·深圳调研)近代史上某一条约的签订,列强采取了所谓的“保全政策”,但当时就有先进的中国人指出其是“托保全之名,行灭国之实”。此条约的名称和“保全政策”的内涵是(  ) A.《南京条约》;取得领事裁判权、租界等特权 B.《北京条约》;将侵华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C.《马关条约》;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 D.《辛丑条约》;扶植并改造清政府作为在华代理人 3.19世纪90年代初,西方传教士林乐知等观察清廷局势后说:“盖天下事操之以急则难,受之以渐则易。”甲午中日战争后,他们继续宣称:“至若变法而不便于民,尤不可操切以图,致酿他故,而反让蹈常习故者流,藉口于决不可变之谬说,遂类于因噎废食也。”这表明他们(  ) A.为维护在华利益反对清廷改革 B.主张变革应该采取稳妥的步骤 C.指责中国人因循守旧不思进取 D.批评戊戌变法的措施过于激进 4.孙中山领导推翻满清统治,赢得了秘密会社、下层阶级和海外华侨的支持,但却没有得到士大夫阶层的拥护,他们普遍地追随着康有为和梁启超。但1900年后,越来越多的士人加入了孙中山的事业。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戊戌变法的失败 B.孙中山的思想根本转变 C.中华民族危机加深 D.中国社会阶级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5.“1895年之后短短几年时间,外国资本像钱塘大潮一样涌进中国,过去几十年中国人无法梦想的增长迅即实现,开平煤矿、汉冶萍公司等资源很快得到开发。”据此推断材料的观点是(  ) A.西方侵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B.甲午战争使中国遭受严重经济侵略 C.西方经济侵略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D.西方资本涌入促进了民族经济发展 6.“这种不是来自古典时代的商人,也不是来自买办和洋务前辈。这些企业家与他们同时代的知识分子、政治家有着同样的精神追求,只不过,他们是用企业来作为实现自己社会政治理想的工具。”材料中“精神追求”是指(  ) A.实业救国 B.独立富强 C.君主立宪 D.民主共和 7.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为振兴商务,以官爵顶戴奖励发明创造、鼓励私人投资设厂,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法律保护工商业者的合法权利……当时出现了“民之投资于实业者若骛”的局面。对上述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 A.政府改变了官吏的任用标准 B.加强了政府对民间工商业的控制 C.官绅开始投资近代新式企业 D.经济立法有利于近代经济的发展 8.下表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空白处最有可能是(  ) 行业 矿冶业 机器业 食品工业 数量(家) 72 3 193 100 A.造纸业 B.火柴业 C.榨油业 D.纺织业 9.早期维新派主张中国效法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康有为主张光绪帝效法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厉行改革,清末在“预备立宪”中则采用德日模式。上述过程反映出(  ) A.中国近代政治制度的变革缺乏社会基础 B.满洲贵族不愿放弃绝对权力 C.知识界的主张背离了中国国情 D.德日经济的成功对中国产生决定性影响 10.1912年,孙中山说,“美国有七十万里之铁道,为世界最富强之国”“目前关系吾国前途之最大者,莫如铁路之建筑”“苟全国之铁道皆在一二资本家之手,则置旅客、货商、铁道工人等之死矣”“此防弊之政策,即国家一切大实业皆归国有,不使一私人独享其利”。孙中山的上述言论(  ) A.提出节制资本并发展了三民主义 B.体现了民生主义的思想 C.反映了兴修铁路是民国迫切之需 D.客观分析美国铁路利弊 11.(2015·武昌调研)晚清上海的报刊上,曾展开过一场有关于俭与奢问题的讨论。其中,有人认为“裕国足民之道,不在乎斤斤讲求崇尚节俭,盖自有其道也。此道若得,则上下皆富矣,何至有患贫之时?区区节俭又何足道哉?”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应该是(  ) A.西式生活方式传入的影响 B.传统观念受到洋务思想冲击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 D.节俭传统不利于国货的销售 12.有学者指出,当中国从农业、前现代化国家迈向准工业化、现代化社会时,大家庭体系和家族社会也就不复存在了。中国近代最早由政府施行并对传统家庭产生瓦解作用的是(  ) A.谕令各省广为制造增加就业 B.开办近代学校发展新式教育 C.发布废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