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年整理】构造周口店实习报告
6月10日上午7点,能源资勘一二班两个班级的同学集中在地大水房前,开始了本次的构造地质学野外实习活动。本次实习的地点位于北京市房山区河北镇漫水河村,共计有4个实习点。实习点一:?在房山区河北镇漫水河村公路旁下车,爬上一个小山坡,铁路边即为我们的第一个实习点,为中元古界大红峪组砂岩。岩层倾向北东,产状2°45°,颜色呈灰色且岩层较厚。据老师介绍,该处石英含量很高,约为80%至90%左右。此处地貌高耸,岩石岩性坚硬,且抗风化能力较强,发育粒序层理。?顺着铁路行往北西向大约走150米,可清楚看到一较为大型的褶皱,岩石组成仍为大红峪组砂岩。其轴面倾斜,粗略测得产状为33565。波长大约为25米,较长,岩层能感性较高。两翼倾向相反,南翼较缓,北翼较陡,为不对称褶皱。继续仔细观察可得,该褶皱的枢纽倾斜,倾伏向大致为西向,倾伏向57,倾伏角20,向岩层内倾斜,翼间角大致为110。据其转折端形态知其为圆弧褶皱,根据褶皱的位态分类,可判断其斜歪倾伏褶皱。又可观察到其核部变厚而翼部变薄,推测其为纵弯褶皱作用形成。图一为其素描图。在看完褶皱之后,我们继续前行了大致200米,到达一节理发育的观察点。该处的节理呈现共轭“X”型,且产状较为稳定、平直并延伸较远,判断其为剪节理,密度为5条/米。测得两组节理面产状为27845,9037。对其进行受力分析,由于呈钝角的两盘相互靠近,锐角的两盘相互疏远,可大致判断其最大主应力轴为钝角平分线,而锐角平分线为最小主应力轴。这种情况与书上介绍的通常情况相反,让我们懂得了野外地质现象存在着特殊性,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此实习点的最后,有一处明显的不对称波痕发育。测得岩层产状为34250。波痕在沉积岩层顶、底面表现不同。在顶面,通常波痕表现为凹处较尖,凸处较缓,且岩性通常为泥质或者粉砂质。在底面,为凸处较尖,凹处较缓,岩性常为砂质。波痕的不对称性还可以用来判断水流的方向,由缓侧指向陡侧,罗盘测得古水流方向为165。该处的波痕规模较小,波长为4.5cm,波高为5mm,且为单向,反应了其水动力环境较弱,并为单向水流,又因为在此点周围较大范围内都能看到波痕,可以推测其应该为海相沉积并远离海岸,但海水深度不深,为波浪能够打到的浅海。由于岩层倾斜,故应当后期经过构造作用。图二为其素描图。实习点二:该实习点位于磁家务水泥厂内。主要的观测内容为断层,包括断层面、断层带、断层岩等。在水泥厂的深部,有一明显的断层,其各部分特点与分界均较为明显。图三为其素描图。断层的上盘为完整连续的大红峪组砂岩,与实习点一相同,但由于风化作用,导致该点部分褪色。测得断层面产状倾向为68°,倾角为52°。往左侧可见碎裂岩发育,原岩被断层研磨的较细,但在岩性上任然存在连续关系,且断裂带较宽,根据目测,判断该处整个断裂带宽度达到100米以上,其间可观察到断层角砾、断层泥等典型的产物,其中断层角砾岩部分绿泥石化、千枚化,且分选、磨圆都很差。因为带内受力不均,所以不能根据其排列判定方向。界面继续往左为一较大的透镜体,表明其能干性较大。透镜体往右为小的断层角砾岩,其被断层泥包裹,并且共同形成了一定程度的面状构造。由于断层带两盘岩石不一样,故在断层带中会相互混杂。在60米开外的一挖煤点,可以见到本溪组石煤层位于上盘的石英砂岩之下,构成了平行不整合。由于断裂带的破坏作用,石煤层与石英砂岩相互穿插、混合。各岩层差异风化,可观察到透镜体形式的产出。由于该点的石煤层任然发育较大,保存较好,可推测此处的构造作用强度不大。图四为其素描图。在水泥厂另一侧的山坡上,为清晰可见的马家沟组泥晶灰岩,其岩石成分较纯,时代大致为中奥陶世早期,测得其产状为90°57°。在水泥厂外的一处山壁上,在本应当为马家沟组底部的部分出现了本溪组的碳质板岩,测得其产状为110,23。板岩的出现说明出现了地层的重复,又由于该处产状较为平缓,推测其大致又出现了一个逆断层。根据实习点二的观察内容,可大致获得此处的剖面图,如图五所示。实习点三:实习点三位于加油站旁,为新元古界景儿峪组。在此处可观察到白色大理岩和绿色千枚岩互层,且发育绢云母和绿泥石。此处早前为了修建房屋和公路等建筑,向地层内添加了膨胀剂,其受热膨胀,故在地表形成了一道道垂直的裂隙。该处发育一平卧尖棱褶皱,轴面水平,且翼间角很小。观察其转折端及两翼的厚度,发现其转折端厚度比两翼的厚度大,为顶厚褶皱。又其翼间角30,为紧闭褶皱。分析其受力状况及成因,该褶皱应当是在纵弯褶皱作用下形成的,即受到垂直轴面方向的力的挤压作用而成。因为其受到挤压作用,故褶皱两翼的物质会向转折端移动,导致转折端加厚。该褶皱的中间部分为大理岩化白云岩,颜色呈现黄色,两翼薄层为千枚岩,颜色呈青色。并且在该褶皱点可见清晰的节理面。又其产出特点可知其经历了三次早起构造运动:1、受纵弯褶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