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试验区的成经功验和发展模式.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毕节试验区的成经功验和发展模式

毕节试验区的成功经验和发展模式 作者:聂华  发布时间:2010-12-17 15:44:26  浏览量: 160   【摘要】毕节试验区成立22年来,在实践中探索出诸多有效途径,形成了可在贫困山区推而广之的“毕节经验”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即科学发展的“毕节模式”。提炼和研究毕节试验区的成功经验和发展模式,提供给类似毕节这样的岩溶贫困山区借鉴,无疑是有益的。   【关键字】毕节试验区 成功经验 发展模式   198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已经走过了22年的光辉历程。22年来,毕节地区各族人民在地委、行署的领导下,大力弘扬“坚定信念,艰苦创业,求实进取,无私奉献”的毕节试验区精神,围绕“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按照“近期作示范,长远探路子”的“小试验、大方向”要求积极开展改革试验,在偏远贫困的乌蒙山区掀起了攻克生态恶化、人口膨胀、经济贫困三大难题的热潮,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条有效途径,形成了可在贫困山区推而广之的“毕节经验”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即科学发展的“毕节模式”。   一、“毕节经验”的主要亮点   毕节试验区的经验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变救济扶贫为开发扶贫,不断增强“造血”功能。毕节试验区的建立,使毕节地区的干部群众从根本上改变了沿袭多年的“不请不到,不给不要”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不请不到,不给不要”是一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工作方式,这种方式束缚了贫困山区干部的手脚,使广大的基层干部按部就班,不敢越雷池一步。这些年来,毕节试验区的各级干部化被动为主动,走出去考察学习、招商引资,走上去汇报工作,争取项目,不仅经常到省委、省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寻求支持,还不断到中央机关汇报工作,争取项目,既引来了资金和人才,又争取了大量的项目。通过努力,除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国家民委、全国工商联一直帮助和支持毕节试验区外,国家农业部、林业部、教育部、科技部、烟草局等十多个部委先后把毕节试验区列为工作的联系点或示范点,比如教育部批准毕节为“贫困山区教育改革和发展试验区”, 并把毕节学院列为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创先争优”的工作联系点,科技部批准毕节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土资源部批准毕节为“国土资源综合创新改革试点地区”,国家林业局批准毕节为“全国林业生态建设示范区”,国家农发行把毕节列为重点支持地区,农业部把毕节确定为部长联系点,水利部和贵州省签订了共同投资60亿元重点扶持对口支援毕节试验区水利建设协议,卫生部拟与贵州省签订帮扶毕节试验区卫生工作跨越式发展协议,国务院扶贫办把威宁确定为“喀斯特地区扶贫开发综合治理试点”,2009年中央统战部牵头召开的北京“4?14”会议之后一年的时间,国家部委对毕节的项目政策支持达到122项,近期投入涉及资金近320亿元,中长期投入近1200亿元。最近,中央统战部又召开了北京、上海、天津等6省3市统战部负责人协调会,动员统一战线来支持毕节试验区工作。通过对外联系和优惠政策,区外企业到毕节投资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中石油、中石化、国电、华电、新希望、兖矿、新汶矿、力帆骏马等企业积极进入毕节地区投资开发,快速参与毕节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毕节循环经济工业基地、黔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织金煤磷电化一体化工业基地等的开发建设。招商项目签约突破100个,实际到位资金达150亿元。   2、寓开发扶贫于生态建设之中,不断增强发展后劲。毕节地区本来是一个林茂粮丰的地区,毕节城郊的“丰乐秋成”、“灵峰仙境”等景点便是写照。由于大跃进时期大炼钢铁和人口膨胀等原因,造成严重的滥砍滥伐林木的现象,形成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人口怪圈和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很多“仙境”成了光山秃岭,水土流失现象十分突出。有资料记载,以山青水秀著称的黔西县的森林覆盖率曾经从40%的巅峰逐渐跌落到2%的低谷。到1988年,毕节地区的森林覆盖率仅为14.94%。试验区建立后,毕节地委、行署把生态建设作为治穷脱贫的突破口,寓开发扶贫于生态建设中,以生态建设促进开发扶贫。20多年来,通过实施“3356”国际粮援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石漠化治理工程和长江中上游水土流失防治工程等措施,并采取绿肥聚垄免耕等办法,有效地遏制了水土流失,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和林木蓄积量同步增长,到2009年,森林覆盖率达到38.92%。如今的乌蒙山区,又呈现了林茂粮丰的景象。丰衣足食的农民群众不再进行掠夺式的滥砍滥伐,而是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新农村建设。100多万富余劳动力在外创业,既减轻了土地压力,保护了森林资源,又促进了脱贫致富。   3、控制人口数量与提升人口素质并重,不断优化人口结构。毕节地区贫困的根源之一是人口多、素质低。这些年来,毕节地区各级党委、政府一手抓控制人口数量,一手

文档评论(0)

dfg83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