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世纪90年代以中来国公民社会研究述评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公民社会研究述评 【原文出处】理论与改革 【原刊地名】成都 【原刊期号】20064 【原刊页号】157~160 【分 类 号】D4 【分 类 名】中国政治 【复印期号】200611 【作 者】张平/杨建伟 【作者简介】张平,杨建伟,东北大学文法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04 【内容提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学术界对公民社会的研究逐步繁荣起来。由于中国正处于政治转型和社会变迁的历史时期,公民社会理论正好迎合了当代中国的实际国情,为解决当前的各种社会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撑,为此国内学者纷纷用这一理论分析我国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并且积极探寻公民社会的构建途径。本文主要将国内学者们关于中国公民社会的内涵、兴起、功能以及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民社会等问题所作的研究进行简要述评以供学术探讨。 【摘 要 题】公民社会研究 【关 键 词】公民社会/民主政治/第三部门 【参考文献】
[1]邓正来. 国家与社会——中国市民社会研究[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6
[2]张骐. 走向和谐——当代中国的公民社会探析[J]. 北京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4):104-113
[3]何增科. 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64
[4]俞可平. 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治理的变迁[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189-190
[5]赵辰昕. 城市社区建设、市民社会及政治发展[J]. 兰州铁道学院学报,2001(5):10-15
[6]陈漭. 非盈利组织战略管理问题研究[M].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80-81
[7]曾盛聪. 中国现代化与公民社会发展[J]. 重庆社会科学,2005(2):85-87
[8]魏万宏.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公民社会建设[J]. 学术探索,2004(10):20-21
[9]叶长茂. 市民社会:民主政治发展的基础和动力[J]. 甘肃社会科学,2003(2):79-82
[10]章荣君. 市场经济、市民社会与民主政治——以中国为背景的经济—政治分析[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04(2):37-39
[11]高红. 市民社会的建构与我国政治现代化的实现[J]. 南京师大学报,2003(3):23-24
[12]高晓红. 政治文明与公民政治参与、公民社会[J]. 东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6):40-41
[13]兰华. 我国公民社会发展与服务型政府建设——治理理论视角[J]. 山东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5):105-106
[14]杨月如. 公民社会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能[J]. 实事求是,2005(2):10-11
[15]韩克庆. 市民社会与中国的现代化[J]. 江苏社会科学,2001(6):51-53
[16]董明. 公民社会成长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 深圳大学学报,2005:31-32
[17]俞可平. 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治理的变迁[J]. 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9.
[18]施雪华. 现代化与中国市民社会[J]. 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4.
[19]杨临宏,翟秀红. 试述中国公民社会存在的必要性及构建的路径[J]. 云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1):23-24
[20]徐红. 从“乡民社会”走向“公民社会”——对中国社会发展模式的评析[J]. 上海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2):77-78
[21]施雪华. 建构有成熟规则的中国公民社会[J]. 学习月刊,2005(8):23-24
[22]姜涌. 公民政治和公民社会刍议[J]. 山东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5):59-60
[23]李萍. 公民社会的政治定位与政治伦理[J]. 湖湘论坛,2003(6):89-91
[24]郭定平. 我国市民社会的发展与政治转型[J]. 社会科学,1994(12):54-55
[25]鄯爱红. 我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公民意识的培育[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4(6):39-40
[26]余玉花. 公民社会形成过程中的伦理文化建设[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1):116-118
[27]王名. 非盈利组织管理概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8]吴东民. 非盈利组织管理[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