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60年来日本文化究研述评
60年来日本文化研究述评■张建立 2009-11-04 [字号:大 中 小] 与冷冷清清的基础学术研究相对比,应用对策研究却显得风风火火,热热闹闹。这种研究状况的出现,大概与自近代以来中国的日本文化研究就具有明显的社会政治功能有关。在应用对策研究方面,学者们投入的精力不可谓不 大,但收效又如何呢?从近年来的中日文化交流乃至中日关系的现状来看,所谓的应用对策研究的成果,的确很难说是真正地发挥了建言献策应有的作用。 我国学者虽然都不同程度地在关注和从事着日本国民性的研究,但遗憾的是,在大多数研究论著中,主要内容都还只是对欧美学者或日本学者观点的附和而已,少有颇具独创性的研究。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日本文化研究日益兴盛。汗牛充栋的研究论著中,既有宏观层次上的通论佳作,亦不乏微观层次上的分门别类精雕细刻的美文。后学如我者,深知仅用数千言来述评建国60年来的日本文化研究,无异于痴人说梦,实在是有些自不量力。鉴于无论是在专门的书评中,还是在各类学刊的年终研究动态总结里,抑或在各类会议的综述中,对诸多日本文化先行研究论著的溢美之辞早已俯首皆是,无需在此再挖空心思堆砌词藻来锦上添花,所以,笔者斗胆仅对诸学人心知肚明但又不愿明言的日本文化研究的缺憾之处,略陈己见。 冷冷清清的基础学术研究 对基本史料文献的整理研究,可谓是基础学术研究之基础。在日本,中国的经史子集文献原文自不必提,质量高的日文译介之作亦不少见,更不乏儒道释的权威专家学者;而对于相对中国的经史子集文献而言数量有限的日本文化史料文献,除了对日本文学作品的中文翻译相对数量较多而外,对于研究日本文化极为重要的公家日记、寺社保存下来的古文书等史料却没有中文译介,更谈不上专深的研究了。因此,在我国学界的基础学术研究成果中,真正能够自如地驱使第一手资料进行研究得来的成果并不是很多,真正在从事基础学术研究的人员也不是很多。 基础学术研究之所以会如此冷冷清清,其原因,概言之,主要有两点: 首先,欲做好基础学术研究,是需要有点儿扎实的学识的。虽不必非得学贯古今中西,但作为一名从事日本研究的中国学者,除了需要能驱使很强的古典、现代日语理解能力,较准确地把握与日本文化相关的文献资料外,还需对中国的经史子集有所理解。日本文化的精华多源于中国,作为研究日本文化的中国学者,若缺乏对母国文化的理解,有时难免会出现很多尴尬的事情。 例如,20世纪70年代后期,很多中国的茶业人士及研究人员,出于民族虚荣心,为了显示中国茶文化有别于日本茶道,新造“茶艺”一词指称中国茶文化,这就是一个好例证。“茶艺”一词刚一诞生,从港台开始,大大小小的“茶艺馆”如雨后春笋般地开遍了中国大江南北。茶叶店里的茶叶罐上,也印上“茶艺”二字。但是,随着对茶文化研究的深入,学者们才发现“茶道”一词并非日本独家所创,日本也是在18世纪初才开始使用“茶道”一词的,而且至今日本茶人们更为习惯使用的不是“茶道”,而是“?茶”这一称谓,倒是中国早在唐代时就已经开始使用“茶道”一词了。于是,茶叶店主们又赶忙把包装盒上的“茶艺”再印制成“茶道”,学者们著书撰文时也不用再扭捏作态,而是开始理直气壮地使用“茶道”来指称中国茶文化了。 另外,这里提到的“?”字,也是透析日本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汉语发音为chà,日语发音为wabi,但其在汉语和日语中的内涵是不同的。初见于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作品《九章》的“?”字,大多都是与“傺”一起合用且沿用至今,主要用于表达政治上的不得志以及人生际遇上的失意、愁苦、哀怨之情,它表达的只是一种消极的感情状态而已。 汉语的“?”被挪用到日语之初,基本上仍保持了原意。但是,正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汉语的“?”被挪用到日语中后,在“和化”的过程中,逐渐地比汉语原意的“?”具有了更为宽泛的内涵。到了日本室町时代,日语里的“?”,已经不是一个单纯表达政治上不得志以及人生际遇上的失意、愁苦、哀怨之情的消极词语,而是在原意的基础上被和化成了一种特殊的审美理念,该理念内涵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体验的痛苦、悲哀、悲惨、伤感、寂寞、短暂、清淡、空寂等诸多的情绪,它传递给人的已经不全是一味自艾自怜的消极情绪,有时还被赋予了一定的积极意义和价值。而且,自室町时代起,如“?茶”一词所示,抹茶文化成了“?”这种理念的独一无二的载体,而“?”亦成了抹茶文化理念的代名词。 我国学界都将“?”视为日本人独特的审美意识,并无一例外地将其翻译成“空寂”来著书立说,这种挂一漏万的取意做法,可能与有些学者根本连“?”的汉语原意为何都不知道也有关吧。 其次,欲潜心于无名亦难获利的基础学术研究,还需要有点儿追求“孔颜乐处”的精神。尤其在作为学术学科总带头人的大学校长、院士等都被暴出抄袭行为、在学术道德不断遭到拷问的今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2常州会计继续教答育案会计职业道德课程.docx
- 2012平谷模二语文含答案.doc
- 2012年 考生必看:法司考试参考图书.doc
- 2012年(下半年)地教理研活动记录.doc
- 2012年-2013年计会人员继续教育试题及答案.doc
- 2012年-2013考数研学大纲对比-数学一.doc
- 2012年04月27日320151151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研究论文201204学生.doc
- 2012年04月自考知产识权法试题及答案-20161012.doc
- 2012年-浙江省中小生学毒品预防知识竞赛-小学组-答案.docx
- 2012年07月自学考0试0060《财政学》历年真题.doc
- 《基于人工智能的博物馆数字化展示内容推荐系统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游戏化教学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效果关联性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数字能力评价结果反馈在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中的应用实践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数学课堂学习共同体构建与数学实验活动设计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虚拟现实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教学设计与应用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2025年互联网保险行业用户行为趋势报告:创新产品与营销策略研究.docx
- 人工智能教育移动应用开发中跨平台兼容性的实现与优化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美术基础知识与常识课件.pptx
- 2025年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创新模式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乡村生态康养旅游度假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发展平衡报告.docx
最近下载
- 检测单位各部门岗位职能职责.doc VIP
- 2025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公安机关招聘留置看护警务辅助人员11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模电教案-李国丽.doc
- 2023版中国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内镜诊治共识PPT课件.pptx VIP
- 证监会现场核查工作底稿-A股首次公开发行IPO保荐底稿.docx VIP
- UIC513-1994铁路车辆乘坐舒适性评估.pdf VIP
- 2025年医学课件-右心声学造影.pptx VIP
- 企业内部控制培训课件完整版(164页PPT).ppt VIP
- 2024年秋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全册课件:Unit 7.pptx VIP
- Unit 6 A day in the life Section B (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