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疑问句疑问词供参习.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疑问句疑问词供参习

献诗说: 1、出自于《国语·周语上》 2、一种关于《诗经》收集的说法; 3、“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 删诗说: 1、由司马迁提出的《诗经》形成的说法; 2、司马迁说在孔子时有3000多首诗,孔子选出合乎礼仪的305首组成《诗经》; 3、这个说法不准确; 吴越春秋: 1、东汉末年的一部杂史; 2、作者是越晔; 3、写春秋末年吴、越争霸的历史; 古文运动: 1、中唐时期发起的一起由骈体一以散体的文体与文风的革新运动; 2、主张“主以明道” 3、主要作家有韩愈和柳宗元; 九歌的艺术特色: 1、寄托屈原的身世之感和规讽之意; 2、神灵的价格化; 3、具有奇特瑰丽,色彩斑澜的艺术境界; 疑问句、疑问词 一、疑问句宾语的位置 提出问题的句子叫疑问句。疑问句有三种表示法:一是语调,二是语气词,三是疑问代词。在甲骨文中,也许因为刻起来费劲费事,所以疑问句中几乎不用疑问语气词,也很少用疑问代词,再加上没有标符号表示语调,故陈述句与疑问句往往同形、需要根据上下文加以分辨。如: (1)乙亥卜贞——王其田,往来亡災? (2)丑卜贞——今岁无大水? 《说文·卜部》——“贞,问也。”据此,上述两句为疑问句。 但就一般书面文献讲,疑问句一般需要借助疑问词,或者是疑问代词,或者是疑问语气词,或者二者兼用,例子看材料。 疑问句动宾结构的语序就一般情况来讲,有现代汉语一样的“动+宾”,但当宾语为疑问代词时,上古却为“宾+动”,即宾语前置。如: (1)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君实不才,又谁敢怨?”《楚归晋知罃》 (2)子路宿于石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论语宪问》 (3)“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许行》 (4)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有小人言于侧,故撞之。”《韩非子难一》 (5)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如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于为士,终乎为圣人。《荀子劝学》 (6)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对曰:“最患社鼠矣。”《宋人有酤酒者》 (7)当察乱何自起?起(自)不相爱。《墨子兼爱上》 (8)臣实不才,又谁敢怨?《楚归晋知罃》 (9)吾敢谁怨乎?《史记吴太伯世家》 (10)管仲曰:“公谁欲与?”公曰:“鲍叔牙。” 《庄子徐无鬼》 以上十例,前七例都含“宾+动”和“动+宾”两种截然相反的语序: 动 +宾(介宾), 宾+动(宾+介) (1)怨 我 乎(疑问) 谁 敢怨(疑问) (2)自 孔氏 (陈述) 奚 自(疑问) (3)冠 素(陈述) 奚 冠(疑问) (4)撞 之(陈述) 谁 撞(疑问) (5)(终) 乎为圣人(陈述) 恶 乎(疑问) (6)患 社鼠(陈述) 奚 患(疑问) (7)(起) 自不相爱(陈述) 何 自起(疑问) 前五例为动宾结构,后二例为介宾结构。例(2)至例(7)宾语后置者都不是疑问句,且宾语都不是疑问代词,例(1)宾语后置者虽然也是疑问句,但宾语“我”不是疑问代词。但右边一列七例全部都是疑问句,且宾语为疑问代词(谁、奚、恶、何)。从这些例子不难看出,必须同时满足疑问句和疑问代词两个条件,宾语才前置,缺任何一个条件都不行。 例(8)和例(9)都有助动词,宾语有的在助动词前,有的在助动词后,相对而言,由于放在助动词前的宾语与主语语序相同,都是“名词+助动词+动词”的形式,很容易把前置宾语误认为是主语,例(1)亦然。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这个规则在先秦时代比较严格,很少有例外。例外的如: (11)子夏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论语子张》 (12)所谓伊人,于焉逍遥。《诗经小雅白驹》 (13)且人之欲善,谁不如我?《左传僖公九年》 (14)荀息谓何?《国语晋语二》 上面四例,例(12)其实也可认为是叙述句而不是疑问句,“于焉”的“焉”就不需要前置了。汉语以后,宾语后置的情况才逐渐多起来。例如: (15)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明月何皎皓》 (16)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涉江采芙蓉》 (17)夫如是,累害之人,负世以行;指击之者,从何往哉?《论衡·累害篇》 (18)是独遵何哉?同上《祸虚篇》 但是直到清代,文言文中疑问句中疑问代语宾语仍遵守宾语前置这个规律。 二、古代汉语的疑问代词及其用法 古代汉语的疑问代词与现代汉语在词形上大不相同,古代汉语常见的疑问代词有“谁、孰、何、安、恶(wū),焉、胡、奚、曷”等,除了“谁”(后一个出现在书面语中外),其他都不再使用。这些疑问代词中,问人的

文档评论(0)

ustt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