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 业 推 广 学 Agricultural Extension 徐正华 xzh@mail.hzau.edu.cn 第一章 绪 论 本章学习要点 农业推广的内涵与意义 农业推广简史 现代农业推广的含义与功能 农业推广学的性质、研究对象和内容 第一节 农业推广的内涵与意义 一、内涵:农业推广实质上是组织与教育(或沟通)农民的过程,是改变农民行为的过程。 农业推广是把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新信息、新观念通过试验、示范、培训、交流、引导、咨询等方法,传授传播给农民,使其自愿改变观念及行为。从而改变生产条件、改善生活环境,增产增收,提高自我决策及管理能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达到提高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这一最终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 二、意义 第二节 农业推广简史 农业推广活动是伴随农业生产活动而发生、发展起来的一项专门活动。农业推广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演变过程, 但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它,只是近百年的事。 1、农业推广活动的产生与演化 我国古代的农业推广活动 清末民国初的农业推广活动 新中国时期的农业推广活动 国外农业推广活动的产生和发展 我国古代的农业推广活动 在原始农业和传统农业社会,人类在与自然的斗争中所形成的一些技术、技艺、诀窍需要传播和扩散,通常的方式是父传子、师传徒,这就是最原始的农业推广活动。 同时,由于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农业成为部落首领和封建帝王的“立国之本”,重农思想为历代统治者所提倡。农民对土地的利用、工具改革、技术革新更加注意,进而带来技术和农业推广活动的进步。 远古时代的教稼活 2、周代官制中主管农业的是“地官司徒” 4、宋代建立农师制度和劝农使 公元9世纪后期,宋太宗下诏,在全国各地设“农师”,配合地方督导农业的农官,指导农民务农。“农师”是我国最早的农业技术人员。 5、元代的”劝农立社条例” 元代(公元1279一1368)颁布了劝农立社条例,50家农户为一社,社长承担“教劝本社农桑”的任务,农司还编辑了《农桑辑要》印发各地,用以推广各类种植、养殖技术。 6、明朝开始传播西方科技知识 明末清初还出现了著名的甘薯推广世家-陈振龙一家 7、清朝:“御稻”、双季稻试验推广 公元1715年,清康熙皇帝在丰泽园发现和亲自选育出了特早熟水稻品种,称为“御稻”,令李煦在江苏试验种双季稻。经过3年试验,取得成功经验向双季稻区域推广。从试验到推广,经历了8年时间,既有栽培试验记录,又有简洁的总结报告,创造了一套比较科学的试验、示范、繁育、推广程序。 总结:我国古代农业推广活动的主要特征 从上可见:历代封建朝廷和地方政府,为了发展农业经济,沿袭不断地推行劝农政策,实行教育与行政相结合的方针,对农民进行劝导、教育和督导,借以达到推广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目的。 所以,在长期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农业推广活动带有了浓厚的官办色彩和技术、技艺推广特征。这种既强调教育在农业推广中的作用,又用农业行政机构来推行劝农政策的做法,逐渐形成了我国教育与行政措施相结合的农业推广传统。 清末民国初的农业推广活动 清朝末年洋务派和维新派开始向欧、美、日学习,创建农事试验场。1898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广州设纺织局,开始从美国引进陆地棉良种。 1901年张蹇又在江苏南通试种并推广陆地棉,安徽芜湖农务局从日本引进早稻“女郎”等。 19世纪末维新派主张创办农务学堂,到1909年全国办高等农学堂5所,中等农学堂31所,初等农学堂59所,培养农业技术和推广人才。本校前身是清朝光绪年间湖广总督张之洞1898年创办的湖北农务学堂 。 1905年清政府设农工商部掌管全国实业,下分四司,农司居首,并在北京创办农事试验场。 1906年清政府制定农会简章,要求各省设立农会。 1907年清政府正式颁布推广农林简章23条,规定奖励垦荒、设立农事学堂、农事试验场、农村讲习所等。 国民党政府时期,农业推广工作主要制定和公布了一系列有关推广的法规,建立各级农业推广机构。 新中国时期的农业推广活动 1952-1957年:全国的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建立 1958-1962年:左倾思想冲击了农业推广工作 1962-1975年:县建立了农科所,公社建立了农科站,大队建立了农科队,生产队建立了农科组的“四级农科网”在传播农业科技知识、培训农民技术员、推广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等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但过分强调群众搞科研,贬低专家和科研机构的作用,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 1980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决定“要恢复和健全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重点办好县一级机构,逐步把技术推广、植保、土肥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结合起来,实行统一领导。” 1982年农业部
文档评论(0)